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明神宗万历十二年(1584年),利玛窦到达广州,自制《万国图志》。万历三十年太仆寺少卿李之藻出资刊行,曰《坤舆万国全图》。随后一批学者绘制的《舆地山海全图》《舆地图》《山海舆地全图》《缠度图》等“世界地图”里包括五大洲在内的许多地理名称有《坤舆万国全图》的痕迹。这批地图(  )
A.冲击了传统的“夷夏观念”B.促使统治者改变了锁国政策
C.影响当时学者看世界的视野D.带动了中西文化的长期交流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康熙二十三年平定台湾后,即开放海禁,翌年设立江(上海)、浙(宁波)、闽(漳州)、粵(广州)四海关。乾隆二十二年起清廷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粵海关一口。

——摘编自《中国经济通史.清代经济卷》


(1)材料一的图中的方框表示哪个中原政权?指出这个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主要趋势及该发展趋势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前期对外经济政策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这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3 . 如图是朱元璋颁旨绘制的《大明混如图》,该图将中国描绘的异常庞大,而将印度半岛、印度洋、阿拉伯半岛、波斯湾及非洲大陆描绘的比实际更小。此图着重描绘了明朝各级治所、山脉,河流、湖泊泽池、边地岛屿以及古遗址、古河道等,共计一千余处。这
A.推动了明初朝贡贸易的发展B.阻断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完全控制D.制约了明朝的长远发展
2020-06-19更新 | 649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七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嘉靖倭乱”的发生,是明朝“海禁”政策导致的全球化与中国市场需求之间相互矛盾和冲突的结果。1567年,嘉靖皇帝痴逝,随后隆庆皇帝即位。隆庆皇帝宣布在津州月港开海,允许津泉两府商人出海贸易,“准贩东、西二洋”,从而形成隆庆开海的局面。有人测算,晚明从月港流入中国的白银,16世纪七十年代年均约28.5万两,八十年代年均约88.9万两,到1600年以后年均达到100万两的规模。伴随着白银的大量流入,中国的商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至东南亚各港口。与此同时,明末的海外市场需求也直接刺激了江、新、阔、亭、数等地区的丝织业、棉织业、染织业、制壳业、铁器业、制糖业等行业的发展。

——摘编自陈高胜《隆庆开海:明朝海外贸易政策的重大变革》

材料二 1898年,清廷下话:“欧洲通例,凡通商口岸,各国均不侵占。现当海禁润开,强邻环何,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视舰,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经过新政期间的努力,截至辛寒,中国自开商峰(意即中国主动开放的通商口岸,它与条约口岸的实质区别在于是中国政府还是西方列强控制了口岸的政治决策权及行政管理权)的数量已由成成时期的3个增加至19个,如果加上同时期东北开放的16个,其数量已多达35个。

——摘编自杨天宏《近代中国自开商峰研究述论》

材料三 自2013年设立上海自贸区至令今,我国已设立四批自贸区,再加上刚刚宣布的海南自贸区(港),我国的自贸区数量将达到12个,正是这些自贸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门户。除了海南的跨“级”连跳,直接批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和自由贸易港外,其他已经获批设立的10个自由贸易区最有机会实现升级“自贸港”。

——整理自侯名芬《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历史进程和当代价值新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隆庆开海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隆庆开海与晚清自开商埠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三,简析新时期中国自贸区(港)设立的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以下三幅图回答问题。

图一广州十三行



图二上海开埠后频繁来华的外国船只

图三开发开放后的上海浦东
(1)图一所示机构反映了中国什么样的对外政策?这对中国社会转型有何影响?
(2)结合图二上海是怎样开埠的?给中国带来的客观进步性是什么?   
(3)据图二、图三分析,上海的两次开放有何不同?
2020-03-2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B部)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图1、图2、图3分别是汉代、宋代、明代的丝绸之路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指出图1丝绸之路形成的背景。
(2)从图1到图2,“丝绸之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概括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3)图3中“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但很快归于沉寂。对其原因进行简要解析。
2020-01-16更新 | 302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学段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是无一息不变的,人,因其感觉迟钝,或许有感觉而行为濡滞之故,非到外界变动,积微成著,使其感觉困难时,不肯加以理会,设法应付。正和我们住的屋子,非到除夕不肯加以扫除,以致尘埃堆积,扫除时不得不大费其力一样。

——摘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比较图1、图2,从上述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中国史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19-11-19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考历史试题
8 . 中国古代以抑商为主的商业政策几经变化,影响了封建社会的发展走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思想呈百家争鸣的局面,主要有否定商业,限制商业,肯定商业三种商业思想……孔子不反对人们从事商业活动,也不反对正常的商品流通,而是在许多场合都给予肯定。孟子从社会分工的角度说明了商品交换存在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他认为个人不能仅靠自己的劳动来生产本人所需要的一切产品,如果否定商品交换,相互依赖的各种生产者的生产和生活都会陷入困境,使社会退回原始时代去。

——魏向远《我国古代商业思想和政策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北宋东京城简易图



材料三   洪武四年十一月丙戌,诏“仍禁濒海居民不得私出海”,“凡将马牛、军需铁货、铜钱、缎匹、绸绢、丝绵,私出外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挑担驼载之人,减一等。物货船只并入宫”……清朝时为了推行抑商政策,采取大量对商业、手工业、运输业的禁止或者限制措施,如用行会制度限制工商业自由发展。清政府就是利用这种制度对从事国内贸易的商业资本进行有效的垄断与控制,从而达到既能使商业资本为封建政治、经济服务,又能对商业资本瓦解封建经济的作用进行限制的目的。

——史慕华《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思想与政策探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肯定商业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否定商业、限制商业的分别是什么学派,并简述理由。
(2)据材料二所示地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城市商业活动的特点,分析其对居民文化生活的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政府抑制商业的表现和根本目的。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商业政策变化的认识。

9 . 材料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必须社会地控制自然力,善于利用它,并依人手的劳作,大规模地占有它或驯服它。这种必要在产业史上,有最决定的作用。”

—《资本论》第1卷

(1)战国、两汉时期的中国统治者在“控制自然力”方面非常重视水利建设。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并说明其历史作用。

材料二如图1、2所示

   

       图1   唐朝长安城                                          图2 北宋东京城

唐朝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都).到北宋时期则以洛阳为西京,以都城汴梁为东京。宋周邦彦在《汴都赋》中说:“舳舻相街,千里不绝,越舲吴艚,官艘贾舶,闵讴楚语,风帆雨辑,联翩方栽,钰鼓镗铃。”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序中说东京商业:“万国成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北宋东京人口“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其人矣”,上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摘自2016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示例》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唐朝长安和北宋东京在城市发展上的主要不同,并分析北宋东京城市发展的趋势。

材料三王家范认为,在自然经济中,农民基本上是自给自足,是低消费;中小地主也是“节俭型”消费,大部分人的消费水平很低。那么,是谁支撑起城市商业的繁荣?主要是国家开支的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和奢侈性消费,是畸形病态的消费结构,在表面繁荣下,生产者却日益贫困,从而形成一种社会怪象。中国城市是朝廷控制的政治中心,都市为官僚、皇室提供生活、消费和娱乐,农村只起供养作用……数亿农民的物质产量都被消费了,没有剩余财富转化为资本,……这样,商品经济始终未得到充分发展,不能从根本上完成瓦解自然经济的历史使命。

—任世江《商业、城市的繁荣与农民的贫困化》

(3)据材料指出“社会怪象”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何不能从根本上瓦解自然经济。

2018-08-16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材料三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材料四 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材料五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清世宗实录》卷57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
(2)材料二的图一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图一中的农业生产工具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图一和图二反映的经济活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3)据材料三、四说明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现象?
(4)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这些经济政策有何消极影响?
2019-06-1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天长市关塘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