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也会因时代变化而作出调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存天理,灭人欲。”

——《朱子语类》卷十三

“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便属在所县。”

——桑弘羊《盐铁论》

元世祖于1292年下令“禁两浙、广东,福建商贾航海者”;明朝嘉靖(1522~1566)则规定:“查海船但双桅者,即捕之,所载即非番物,俱发戍边卫。”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并据所学知识概述商鞅持此主张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采取的商业措施及其目的。
(3)根据材料三,分析阻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
2018-11-2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城市的商业功能和政府的商业政策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商业概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前期,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交通也迅速发展起来。所有政治性城市都在程度不等地迅速增强其商业功能,例如京城长安既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又是最大的商业城市,外商云集,“胡风”甚盛。此外,当时各大城市和州以及多数县的治所都设有“市”。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汴梁)沿河设市,临街开铺到处都是繁华而杂乱的商业街。官民杂处,商民混居,在潮水一般的世俗生活力量的推动下,“夜禁”也被突破,出现了繁华的夜市……海外汉学家称宋代发生了一场“城市革命”,并不为过。

——吴均《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材料三   (清代)中国城市不像当时欧洲城市……商人的绝大部分没有形成为投资城市工业、吸收剩余劳动力的社会力量,反而购地收租,跻身于官僚与地主相结合的乡绅阶层。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前期商业发展的基础,概括商业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宋朝 “市”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商业管控的角度,简析宋代发生“城市革命”的直接原因。
(3)材料三所述现象是由哪一经济政策造成的?与其有内在关联的清朝对外贸易方面的政策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代商业发展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朱氏集团不遗余力地派出使节,实施了积进取的“锐意通四夷”政策,向各国宣传明王朝“远途相安于无事,以共享太平之福”。宣德八年,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刚刚返航,宣宗即下今:“近岁官民假朝廷干办为名,擅自下番,扰害外夷,或引诱为寇比者已有擒获,各置重罪。尔宜申明前禁,榜谕沿海军民,有犯者许诸人首告,得实者给犯人家货之半,知而不告者及军卫有司纵之弗禁者,一体治罪。”

——整理自《从郑和下西洋看明代初期的对外开放》等

材料二   中世纪商业公司的活动具有十分浓厚的行会传统以及城市平均主义的限定,航路开辟后建立的商业公司都和本国政府有着密切联系,他们从专制王权那里取得特权和补助,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他们的目标是侵占世界领土、建立殖民制度,奴役殖民地人民,与其他国家商人集团在国际贸易中进行竞争,获得乃至世界性垄断市场。新航路开辟后,西欧一些专制王权从增加国库财源和巩固自己的专制统治出发纷纷推行重商主义。这对本国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也起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摘编自刘凤茹《新航路开辟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中西方对外经济活动的变化,并分析该变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经济政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丝和皮毛。他们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

——赫德《中国见闻录》

材料二: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掀起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富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

——摘选自《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全球性,不折不扣的是一个名称,指示着这么一种意识形态机制:它试图一劳永逸地将整个世界当作一件价值连城的奖品,一些民族国家(发达民族国家)以全体名义得天独厚地占有这件奖品”

——拉德哈克瑞西南《全球化、欲望和代表的政治》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近代前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与影响。

(2)材料二中“地理上的发现”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归纳地理大发现在哪些方面促进了欧洲市场的发展。(。注:不得照抄原文)

(3)材料三中提到的“全球性”存在着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2018-05-13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模块考历史试题

5 . 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与王朝的政策相关,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末作奇巧(指商业、手工业)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仲《管子·治国》

材料二(至元)二十一年(1285年),设市舶都转运司于杭、泉二州,官自具船、给本,选人入蕃,贸易诸货。其所获之息,以十分为率,官取其七,所易人得其三。凡权势之家,皆不得用己钱入蕃为贾,犯者罪之,仍籍其家产之半。其诸蕃客旅就官船卖买者,依例抽之。

——《元史·食货志》

材料三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

——谢杰《虔台倭纂》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管仲的经济主张是什么?根据材料分析其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政府在商贸领域采取的措施。指出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政府推行此措施的目的及实际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与王朝的政策之间的关系。

2017-12-1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太祖)又曰:“……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虽多贤相,然其中多小人,专权乱政。今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以后嗣君,毋得议设丞相,臣下敢以此请者,置之重典

——《明太祖实录》

材料二“后之人君,认为天下利害之权皆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以我之私利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产业,传之子孙,享受无穷……然,是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毅庵祖家道中微,以酤酒为业……因罢酤酒业,购(织)机一张,织诸色紵币,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当五之一。……后(织机)增至二十余。商贾所货者,常满户外,尚不能应。自是家业大饶。

——(明)张翰:《松窗梦语·异闻记》

材料四要把政权的强弱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兴衰区分开来。明朝政权衰败的时候,恰恰是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候。我概括明朝到清朝这个大变革有两句话,叫作明朝在衰败中走向活泼开放,清朝在强盛中走向僵化封闭。

——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明初中央机构的特点是什么?图中是什么机构?反映了什么阶段特征

(2)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的思想核心是什么?他还提出了什么经济思想?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材料四中“明朝在衰败中走向活泼开放”的理解。“清朝在强盛中走向僵化封闭”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2017-05-04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7 . 阅读下列材料,并逐个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工业化一、发展进程
中国明清时期,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等政策的影响,没有能成长为资本主义经济;
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阻碍和压榨,进程曲折而缓慢。
西方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发展,西方的工业化尽管也曾遭受过来自封建专制势力的阻碍,但是重商主义的政策依然给了其发展的空间;
随着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的工业化进程得到大大加快。

(1)试判断中、西方工业化起步的大致时间?并依据材料一分别列举影响其进程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

近代工业化二、领导力量
中国中国的工业化一开始就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在其中的作用并不大,民族资产阶级更没有能掌握其真正的领导权。
西方而西方工业化过程中,资产阶级是一直在扮演着主角,只不过开始是商业资产阶级,后来是工业资产阶级,再后来是金融寡头在推动工业化的发展。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难成工业化领导者的主要因素?

材料三

近代工业化三、资金来源
中国洋务企业虽然多是政府出资,然有心则后力不足;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在原有的资本主义萌芽早已被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所截断的情况下出现的,没有经历过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资金更是严重不足。
西方伴随新航路开辟开始的殖民扩张与掠夺,使西方工业化的资金来源有了充足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3)西方开始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处在康乾盛世,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资源有资源,却让英国人赶了先。请依据所学知识列出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的五大条件及其来源?

材料四

近代工业化四、工业化的次序
中国洋务企业从发展重工业开始,用轻工业来辅助;而民族工业则偏于轻工业,重工业几乎无力触及。因此,近代中国工业结构极不合理。
西方西方工业化是先从轻工业开始,然后再发展到重工业,工业结构合理有序。

(4)请结合中西方近代工业化的差异性,谈谈你的认识。

2017-05-02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