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清高宗实录》记载:“昨据尔使臣以尔国贸易之事察请大臣等转奏,皆系更张定制,不便准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清仁宗实录》也有记载:“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来朝始称向化也。稗尔永遵,故兹救谕!”以上两则清朝皇帝给英国使团的回复救谕说明清朝(     
A.物产丰盈无须与外界交流B.天朝上邦的意识根深蒂固
C.有强烈的维护主权的意识D.顺应了世界时代发展潮流
2023-02-14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复兴之路·千年变局》中记载:“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一位中国文人汪仲洋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就连在广东抗敌前线的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这种荒谬认识的发生源于
A.闭关锁国政策B.文化专制政策C.天朝上国思想D.君主专制统治
3 . 《粤海关志》中记载:“国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舶长曰“大班,次曰“二班”,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至二十五年,洋商立“公行”,专办夷船货税,谓之“外洋行”。”此处的“国朝”指的是
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4 . 东印度公司曾记载,每有船只到港,粵海关官员总要挑选贵重货物进献清朝皇室,费用由十三行行商负责;行商在承担税收外,每年仍需缴贡银5.5万两作为内务府购买洋货的费用。这从实质上反映了
A.行商遭受经济压榨B.皇室非法聚敛财富
C.经济贸易体制落后D.十三行垄断了贸易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史料记载,海禁下的明代走私现象远超前代,既有民间百姓的走私活动又有外交使节和沿海兵勇利用官方便利的走私行为,该现象说明
A.明朝手工业品受到海外青睐B.利润丰厚令人们铤而走险
C.封建制度衰落腐败领域延伸D.政策失当致商业行为变异
7 . 《清仁宗实录》中记载:“尔国距中华过远,遣使远涉,良非易事……天朝不宝远物,凡尔国奇巧之器,亦不视为珍异……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据此可知,中方拒绝与西方交往的原因是
①路诠遥远   ②对西方器物认识不深   ③维护国家主权   ④执行海禁政策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
8 . 清顺治十八年八月,朝廷派员至沿海各省“立界”筑垣墙,派兵戍守。《福州府志》记载,乾隆年间,在福建宁州“每处悬一碑曰:敢出界者斩!”当时清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严控对外联系
B.防止鸦片走私
C.杜绝西方思潮
D.避免海难发生
2019-01-14更新 | 257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4-2015学年吉林松原扶余县第一中学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
9 . 明史籍记载:“成、弘之际,豪门巨室间有乘巨舰贸易海外者。”正德九年(1509年),广东布政司参议惊呼“近许官府抽分,公为贸易,遂使奸民数千,驾造巨船,私置兵器,纵横海上”。材料反映了
A.明朝改变了重农抑商
B.政府己废除了海禁政策
C.明朝海禁政策的松弛
D.明朝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10 . 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2019-01-30更新 | 6212次组卷 | 91卷引用:2014-2015学年云南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