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清代开放海禁后,白银大量流入及铜钱供给的相应增加,导致物价缓慢上涨。清人汪辉祖记载乾隆五十九年浙江物价:“夏间米一斗钱三百三四十文。往时米价至(一斗)一百五六十文即有饿殍,今米常贵,而人尚乐生。盖往时专贵在米,今则鱼、虾、蔬、果,无一不贵,故小贩、村农俱可以糊口。”这表明当时
A.政府开放海禁有益民生B.农民实际负担不断加重
C.海外贸易妨碍农民生活D.政府减轻对百姓的剥削
2021-05-09更新 | 1007次组卷 | 11卷引用:专题04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好题帮】-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2 . 明代张燮《东西洋考》记载:“隆庆元年,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盖东洋若吕宋、苏禄诸国,西洋若交阯、占城、暹罗诸国,皆我羁縻外臣,无侵叛。而特严禁贩倭奴者,比于通番接济之例。”这说明涂泽民主张
A.通过贸易替代羁縻政策
B.有条件地开放海外贸易
C.政府严格实行海禁政策
D.严禁接济东西二洋诸国
2019-05-21更新 | 162次组卷 | 5卷引用:考点16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考点一遍过
3 . 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2019-01-30更新 | 6210次组卷 | 91卷引用:2019高考备考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专题2 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 教学案
4 . 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这些记载反映出当时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B.抑商、海禁
C.富国强兵D.保护森林和渔业资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史籍记载:“成、弘之际,豪门巨室间有乘巨舰贸易海外者。”正德九年(1509年),广东布政司参议惊呼“近许官府抽分,公为贸易,遂使奸民数千,驾造巨船,私置兵器,纵横海上”。材料反映了
A.明朝改变了重农抑商
B.政府己废除了海禁政策
C.明朝海禁政策的松弛
D.明朝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6 . 清朝梁廷楠《粤海关志》记载:“凡外洋夷船到粤海关进口货物应纳税银,督令受货洋行商人于夷船回帆时输纳,至外洋夷船出口货物应纳税银,洋行保商为夷商代置货物时随货扣清,先行完纳。”这反映出
A.清政府妄自尊大,愚昧无知
B.十三行由此专门经营对外贸易
C.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清政府严格管理对外贸易
2018-03-20更新 | 114次组卷 | 3卷引用:段考模拟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3月)原创A卷
7 . 有史料记载,在1840年之前,西方人不能带军器进入广州,“夷妇”也不许进去,以防“盘聚之渐”。这反映当时清政府
A.坚持维护广州民众利益
B.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
D.禁止发展中外贸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清顺治年间颁布“迁海令”,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而到了雍正时期“开闽省洋禁”,允许浙江“一体贸易”。以下关于这两种记载说法正确的是
A.清政府允许民间对外贸易
B.清政府一度开放“海禁”,但控制严格
C.清政府放弃了“海禁”政策
D.清政府禁止外国商人来中国贸易
9 . 有史料记载:“自乾隆二十二年(1757)只保留粤海关一口贸易到五口通商开放的80年间,更总括了全国的进出口贸易,广州的对外贸易有‘金山珠海,天子南库’之称。”这表明
A.统治者不再推行海禁政策
B.清政府十分重视对外贸易
C.一口商业是官方垄断
D.一口贸易体现出清政府的适当开放政策
10 . 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当时的经济政策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繁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材料二 (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张廷玉等《明史·舆服志》
材料三 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广州十三行行商之一)伍秉鉴拥有资本达2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如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
——韩德强《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材料四 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史仲文 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对县以下区域治理的方式及特点。为什么说“小农们……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推行的经济政策。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清朝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并说明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