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明中叶戚继光打败“倭寇”,维护沿海安宁;明末清初郑成功打败“红毛番”,收复台湾;清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大败“罗刹”侵略者。这表明(     
A.周边国家窥视中国已久B.工业革命引发了边疆危机
C.明清时期中国军力鼎盛D.闭关锁国顺应了统治需要
2 . 康熙元年(1662年)下令在潮州实行海禁,将沿海居民迁入内地50里;康熙三年(1664年)又再迁徙50里,且禁止出海捕鱼和贸易。这一政策一直延续至清政府消灭台湾郑氏集团之后始解除。康熙实行海禁旨在
A.防范西方殖民侵略B.收复台湾捍卫国家主权
C.整肃民心巩固海防D.对付东南沿海抗清势力
3 . 读下表,表中呈现的变化说明了
项目1685年—1757年1758年—1838年
欧美到达中国的商船312艘5107艘
中国开放的口岸4个1个

A.中国扩展了对外贸易B.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有所松动
C.欧美海上航运业发达D.中国仍坚守固有的经济政策
4 . 1593年,倭寇侵犯朝鲜,福建因而禁止通贩海上,但一些人借买谷捕鱼之引,远出海外贸易。中丞许浮远“出示招谕,凡留贩人船,不论从前有引无引、日远日近,俱准驾回照例报官纳饷,一切私通及压冬情罪悉宥免。”。许浮远的做法
A.旨在扩大海外贸易B.终结了海禁政策
C.具有一定的开明性D.加剧了局势动荡
2021-01-29更新 | 316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乾隆年间进出广州港口的商船,经商做买卖都婴通过广州十三行,比如外国的商船带来的西洋货物,并不能直接上岸买卖,而是要通过广州十三行,中国商人的茶叶.丝绸等想要出口,也同样需要通过广州十三行。可见,广州十三行
A.加快了中西交流B.顺应了世界潮流
C.维护了国家主权D.垄断了中外贸易
6 . 1394年,明太祖下令:“沿海之人往往私下诸番贸易香货,因诱蛮夷为盗。命礼部严禁绝之,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货皆不许贩鬻。”这反映出明太祖禁止私海外贸易旨在
A.活跃国内商品经济B.安定沿海社会秩序
C.防止外来思想渗透D.加强官方贸易垄断
7 . 明朝平息倭患以后,海洋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州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这一变化(     
A.说明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B.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客观上顺应了新航路的开辟D.促使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020-12-29更新 | 741次组卷 | 34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8 . 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别名“洋货行”“洋行”,有“金山珠海,天子南库”之誉。下列关于“十三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现出清政府在新形势下逐渐开放B.折射出清政府实施闭关锁国的政策
C.极大地促进了中西经济贸易的发展D.由清政府任命“十三行”官吏加以管理
9 . 某学者认为,清代朝廷屡施“海禁”,即使允许海外通商,也把它当作“朝贡贸易”或是“恩及夷邦”的皇威体现。官方控制的外贸只是被动的待客上门交换,非官方的私人贸易成为“非法”的走私行为或限量限品种的有限交易。这反映出,清代“海禁”(     
A.适应了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B.旨在维护国内正常的商业贸易
C.以稳定农业为根本的出发点D.迟滞了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10 . 下表反映了乾隆二十二年至二十九年政府对外贸易政策,据此推断,这一时期清政府
年份对外贸易政策
乾隆二十二年(1757)撤销与欧美各国(特别是英国和荷兰等国)宁波、泉州、松江之海关的贸易,“将来止许在广东收泊交易”。
乾隆二十三年(1758)南洋地区的欧洲殖民地国家仍许到闽、浙、江海关贸易;“厦门向有吕宋番船收泊,应遵旨照例准其贸易”。
乾隆二十九年(1764)准“浙、闽各商携带上丝及二蚕湖丝往柔佛诸国贸易”。

A.严格推行海禁政策
B.实行有限制的对外贸易
C.对外允许自由通商
D.鼓励民间对外贸易发展
2019-05-13更新 | 221次组卷 | 4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西省赣州市2019年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