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1 道试题
1 . 明初,中央政府规定入明朝贡的外国人员在各自划定口岸登陆;万历初年,广东地方官员允许非朝贡国商人每年夏冬两季定期至广州贸易;明朝政府对停泊与居留在澳门的外国商船进行登记,发给“部票”,对到广州贸易的外国商人,不准其上岸居住。据此可知,明朝政府(     
A.对民间贸易持宽容态度B.海禁政策日趋严格
C.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D.积极开拓跨洋航线
2024-02-04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明朝前期,严禁海外贸易。明穆宗时,国家财政紧张,统治者认识到政策过于严厉并无好处,遂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并对海外贸易征税。这反映了明朝政府(       
A.意识到海禁政策的危害B.鼓励民间进行海外贸易
C.因时而变调整统治策略D.注重沿海地区稳定发展
3 . 有学者说:“清康熙朝开海贸易并设立江、浙、闽、粤四大海关,仅仅是恢复‘闽粤边海生民’的一条谋生之路,并征收海关税以益于“闽粤兵饷”,所以清朝制定以限制为基本特征的对外贸易法律就成为必然。”该学者意在强调清朝(     
A.重农抑商政策与海禁政策的一致性B.抑商政策因时局变迁而调整
C.限制了外贸推动经济发展的可能性D.商人已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2023-10-27更新 | 886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防备沿海奸民与倭寇勾结,朱元璋下令“片板不得下海”,禁绝了民间一切的海外贸易。在严厉海禁的政策下,民间私人海外贸易被视为非法行径,被迫走上畸形发展的道路,即被迫转入走私和武装走私。隆庆皇帝(明穆宗)被迫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清朝初期政府延续明朝的对外政策,对海外贸易严加限制。康熙时期,自开海禁之后,每年造船出海贸易者,多至千余,回来者不过十之五六,不少人留居南洋。清政府认为“数千人聚集海上,不可不加意防范”,且南洋各国历来是“海贼之渊薮”,因此于康熙五十六年复行南洋海禁。南洋海禁之后,本来一度繁荣的对外贸易,又复委顿。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重商主义是15世纪至17世纪中叶在英国占支配地位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者认为积极参与国际贸易是国家致富的有效捷径。伊丽莎白一世执政时期,伍斯特1557年贫困人口比例为18%,诺威克1570年贫困人口比例为22%,与城市相比,农村人口的贫困现象更加严重。16、17世纪是欧洲民族国家兴起的重要时期,新兴的民族国家迅速转入了争霸战争之中,从16世纪后半期起,欧洲战火连绵。而此时的英国在欧洲诸国中显得弱小。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的英国,以国家的公共利益和绝对君权为最高利益,通过重商主义政策的推行,强力推动了本国经济和政治的近代转型,为英国民族国家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摘编自宫艳丽《论重商主义与英国民族国家的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海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与明清海外贸易政策的不同,分析英国实行重商主义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海外贸易政策的理解。
2023-08-14更新 | 32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为东南亚海域沉船数量及来源地统计表,据此可知(     
(单位:艘)
沉船编年中国东南亚葡萄牙荷兰西班牙其他总计
第一期(约1480—1567)38200013
第二期(约1570—1590)53306017
第三期(约1590—1650)4011145135
第四期(约1690—1730)311111017
总计1512172512182
A.西方殖民者始终掌握着东亚贸易主动权B.沉船的来源地折射贸易主导权变迁
C.殖民者的海上争霸活动摧毁了商业贸易D.英国凭借武装帆船获得海洋控制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隆庆三年的改革,涉及贡期、赏额、贡额,以及对冒名进贡者的惩处等方面,在将西番朝贡遣使的人员限额提高约十倍甚至百倍的同时,着重大幅减少进京贡使数量和限制近边番僧的朝贡规模。此措施(     
A.表明朝贡贸易面临崩溃B.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萌芽
C.进一步落实“海禁”政策D.体现了一定的经济理性
7 . 嘉庆十四年(1809)清朝规定:“商、渔船只,各按海道远近人数多寡,每人每日带食米一升之外,并带余米一升,以防风信阻滞。若有多带米谷以及麦豆杂粮,即系偷运。”这说明当时(     
A.禁绝了大宗商品的外销B.对外贸易曰益走向萎缩
C.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D.商人难以开拓海外市场
8 . 明中叶戚继光打败“倭寇”,维护沿海安宁;明末清初郑成功打败“红毛番”,收复台湾;清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大败“罗刹”侵略者。这表明(     
A.周边国家窥视中国已久B.工业革命引发了边疆危机
C.明清时期中国军力鼎盛D.闭关锁国顺应了统治需要
9 . 明朝法律规定,“若好豪势要及军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正犯比照己行律处斩…全家发边卫充军。其打造前项海船,卖与夷人图利者…为首者处斩,为从者发边充军。”这一规定(     
A.是为了防止沿海军民私通敌国B.旨在限制朝贡贸易的发展
C.杜绝了中国与外国的海上贸易D.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两代锁海或海禁之时,正逢西方史学家所说的“商业革命”,时间为公元1300年至1700年。西方经济思想史学家亦认为15001750年为重商主义时期,18世纪更进入工业所导出的资本主义时代,西方国家尤其是英国,正在积极寻求贸易尤其是自由贸易,而明清两代政府还在变本加厉地闭关自守,尤其是昏庸的道光皇帝更作许多不合理的人身限制,终而酿成鸦片战争,成为一连串不平等条约的始点。

——侯家驹《中国经济史》(下)

材料二   仅在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按其规模说,这都是些工人不超过5人的小作坊;它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和新经济政策以前时期相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

——B.C.列利丘克著《苏联工业化:历史、经验、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与西方实行的贸易政策及其对本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并简要阐述对中国当今世界形势下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借鉴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