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9 道试题
23-24高三上·安徽蚌埠·阶段练习
1 . 有学者说:“清康熙朝开海贸易并设立江、浙、闽、粤四大海关,仅仅是恢复‘闽粤边海生民’的一条谋生之路,并征收海关税以益于“闽粤兵饷”,所以清朝制定以限制为基本特征的对外贸易法律就成为必然。”该学者意在强调清朝(     
A.重农抑商政策与海禁政策的一致性B.抑商政策因时局变迁而调整
C.限制了外贸推动经济发展的可能性D.商人已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2023-10-27更新 | 886次组卷 | 15卷引用:黄金卷03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国占据渭水中下游地区,这里土质好,灌溉便利,商鞅主持变法,主张治国“能事本而禁末者,富”,秦统一前夕,秦相吕不韦主编的《吕氏春秋》说:“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齐国多濒海之盐碱地,于是“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管仲改革期间,设工商之乡六,将士、农、工、商并列为国之四民。战国时期,齐国没有实行郡县制,地方行政偏向于分权,商业政策得以延续。

——摘编自周振鹤《假如齐国统一了中国》

材料二   元朝政府曾四次“禁商泛海”,但加起来不过十年时间,元朝大体奉行鼓励、支持海外贸易的方针。明朝建立后,朱元障“禁海外互市”,郑和下西洋停止后,朝贡贸易走向没落,私人海外走私贸易成为主要形式。1567年,明朝开放海禁,但对船只数目、贸易地点仍有严格规定,并严禁与日本贸易。清朝初年,为消灭郑成功势力,清廷实行禁止沿海人民出海贸易的政策,随着台湾被纳入清廷统治,海禁开放,同时进行又先后颁布了各种管理条例,对船的长宽、载量和可载人数等予以限制。

——摘编自陈高华等《中国经济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国和齐国商业政策的不同,并概括导致两者差异的因素。
(2)有观点认为,元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是小农经济的必然产物。请表明你对此观点的态度,并结合材料二和元明清相关史实作简要说明。
3 . 明清政府面对境内反对势力、“倭寇” 及西方早期殖民势力,采取“迁界”“海禁” 等措施,企图依靠远离海洋、抑制民间海上贸易来固守疆土,抵御外敌。这反映出(     
A.封建制度衰弱无力抵抗劲敌B.明清的统治者海洋意识淡薄
C.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明清的统治者忧患意识强烈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朝,居中国历史上一个即将转型的关键时代,先有郑和下西洋主动与海外诸邦交流沟通,后有西方传教士东来扣启闭关自守大门;明代又是一个极中央集权的朝代,明太祖建立起庞大的农村集团,使得后继者不得不一次次采取内向、紧缩的政策,以应对从内、从外纷至沓来的问题。……晚明的士绅官僚,习惯于一切维持原状,在这种永恒不变的环境中,形成了内思的宇宙观,使今人看来,晚明时代显得停滞而无生气。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阅读材料并从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友好往来、平等交往的历史,对建设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海运和造船业的发达,中外海上交通有了重大发展。从广州出发,沿马来半岛,经印度洋到达阿拉伯巴格达的海上中西航线已初步形成。这条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有力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这时期中国与外国的水陆交通、商贸、文化交流都超越了前代,并为以后隋唐时期中外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历史上册》

材料二   宋代是海外贸易得到空前发展的时期。较之前代,宋代港口广泛分布于北起京东路、南至海南岛的广大区域,数量有了明显增长。当时的贸易范围已远至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不但进出口的商品种类增加,而且贸易额也有所扩大,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价值高达数十万贯。政府对海外贸易采取了鼓励支持的态度,“江海求利,以资国用”。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   明朝洪武三年(1370)政府实行闭关自守政策,禁止商船出海贸易,海上丝绸之路一度中断。郑和下西洋以后,海禁屡开屡禁。总的来看,明清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态度越来越保守。不过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形成一些新的航路,如通过马尼拉至拉丁美洲的航线便是这个时期由西班牙开辟的。

——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背景,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空前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对外方面,明清政府的政策和同时期西方国家的不同之处。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鼎革之际,有不少“不肯事清”的中国人,跟随海外贸易的航路逃往国外。清初,清统治者将这些不肯事清的所谓“汉人”的华侨视为“背弃祖宗庐墓”的“莠民”和“自外王化”的“弃民”。“华侨入海,非奸则盗”“不是通番,就是叛逆”。为防止沿海人民出洋增强寓居海外“汉人”的力量,清政府对海外贸易及华侨出入国采取了严厉的限制措施。对于荷兰、西班牙等殖民主义者在殖民地大肆屠杀华侨的暴行,清政府不闻不问。

——摘编自许肇琳《试析清代前期华侨政策及海外移民转变》

材料二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在秘鲁等地的华工及华侨受到大规模的、骇人听闻的迫害,清政府立即与秘鲁、西班牙政府进行交涉,并派出容闳等官员前往该地进行实地调查取证,并于1874年与秘鲁订立“查办虐待华工专条和商约”,使西班牙等国作出了一定的让步。

随着与海外联系的加强,清廷特别是洋务派逐渐认识到:侨居海外的华侨绝大多数都是被生活所迫才出国的。他们虽侨居海外,身在异邦,却心系祖国。在新加坡,“华民十五万,富甲各埠,除衙舍公产外,所有实业,华人居其八,洋人仅得其二”。1905年,陈宝琛发起组织的福建全省铁路有限公司,南洋华侨投资就达200多万元。

——摘编自韩小林《论清代华侨政策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初期与晚期清政府对待华侨态度的差异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华侨政策调整的重要意义。
7 . 1757年,乾隆帝宣布:“嗣后口岸定于广东,外来商船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这一做法(     
A.规范了中外贸易B.阻滞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
C.强化了闭关锁国政策D.保护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
8 . 明中叶戚继光打败“倭寇”,维护沿海安宁;明末清初郑成功打败“红毛番”,收复台湾;清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大败“罗刹”侵略者。这表明(     
A.周边国家窥视中国已久B.工业革命引发了边疆危机
C.明清时期中国军力鼎盛D.闭关锁国顺应了统治需要
19-20高一上·辽宁大连·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乾隆二十四年,颁行“防夷”措施: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外国商人在广州必须住在政府规定的行商的商馆中;不准外商向中国人借款或雇佣中国人。这反映出清政府(     
A.断绝中外经济交流B.放弃重农抑商政策C.禁止民间贸易往来D.严格限制外商贸易
2022-07-23更新 | 460次组卷 | 18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广东专用)01
10 . 清代外销瓷大部分是根据欧洲市场的需求定制宗教题材或家族纹章的瓷器,大约从康熙晚期开始,订购商大多只从景德镇购买白瓷,在广州指导监督画工完成图案绘制后烧制出釉上彩绘瓷器,形成融汇中西特色的广彩瓷器。由此可知
A.瓷器销售被十三行所垄断B.外商管理政策影响瓷器制作
C.广彩瓷器是官窑瓷器代表D.交通条件造成对外贸易不便
2022-06-05更新 | 1936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