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0 道试题
1 . 明代官员张邦奇在《西亭饯别诗序》中写道:“禁令之下,每岁孟夏以后,漳州大舶数百艘,乘风挂帆,蔽大洋而下……闽人与‘蕃舶夷商’贸贩商物,往来络绎于海上。”由此可见
A.朝贡贸易成为外贸主流B.海禁政策出现上下背离现象
C.区域长途贩运发展较快D.明代政府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2 . 康乾时期,我国的社会经济达到空前的繁荣,但是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内在的原因在于
A.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压制
3 .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B.积极发展国内商品经济
C.加强发展陆路交通D.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2020-09-02更新 | 154次组卷 | 61卷引用:2012-201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4 . 明朝规定“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清初规定“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下海,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不许片帆入口”。这些规定
A.抑制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B.有效地维护了中国国家主权的安全
C.推动了国内各地区长途贩运贸易的兴起
D.禁绝包括外贸在内的一切对外交往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尧舜追溯农业发达之时,亦必在千年左右。我国农业发达,总在距今五千年之前了。中国的农业,是如何进化的呢?一言以蔽之,曰:自粗耕进于精耕。总而言之:农业有大农制和小农制。大农制的长处在于资本的节约,能够使用机械,以及人工的分配得宜。小农制的长处,则在以人尽其劳,使地尽其力。所以就一个人的劳力,论其所得的多少,是大农制为长。就土地同一的面积,论其所得的多少,则小农制为胜。中国农夫的技能,在小农制中,总可算首屈一指了。这都是长时间自然的进化。

——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明清农业的突出进步,首先表现在产量的增加,可以大体满足人口急剧增长的需要。明清农村虽然还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但这时期的农民已经不再仅仅是在自给自足之余,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市场。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并对农产品进行加工或从事商业性农业经营,棉纺织业成为不可或缺的副业生产。贫富两极分化现象更加突出,一部分农民由于经营有道、扩大生产而成为“上农”,一部分农民则从自耕农下降为佃农、奴仆或雇工。一般租佃关系普遍采用契约的形式,以分成或定额的方式纳租。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清雍正帝也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商皆为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要求官员留心劝导,让百姓重视本业。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教材


(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哪些特点?
(2)材料二中,明清时期农业发展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3)这种符合潮流的“新变化”的结果如何?
(4)通过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分析“新变化”的结果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020-08-1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科城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线上检测历史试题
6 . 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是:
A.保护了民族工业发展B.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
C.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D.妨碍了中国与世界的正常往来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了巩固海防,防患于未然,清政府采取措施,于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正式宣布,洋船“止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嗣后外商虽多次要求增设口岸,都未成功,只准在广州一口贸易。

——摘编自郑学檬等著《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二   由于自唐宋之际经济重心南移以来,沿江沿海地区原为中国的经济精华区所在,因此19世纪中叶中国对西方开放贸易以后,列强很自然地要求在最有生意可做的沿江沿海地区设立租界。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设立租界的地点计有上海、广州、厦门、福州、天津、镇江、汉口、九江、烟台、芜湖、重庆、杭州、苏州、沙市、鼓浪屿、长沙。这些租界……辐射而出的现代经济并不能普及中国各个角落,而以沿江沿海地区为限。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乾隆年间清政府对外贸易管理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列强在华广设租界的原因。
2020-07-2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全球通史》说,中国在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曾经错失了三次重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导致错失第一次重太机遇的政策因素是
A.重农抑商B.闭关锁国C.八股取士D.朝贡贸易
2020-07-2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人类社会的大家庭中,一个国家如同宇宙中的一颗星球,有与世界文明同步的公转,也有与自身条件相符合的自转……在农耕文明时期,一个国家若要闭关锁国、拒绝公转,必须具备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土地之广袤和粮食之充沛足以养活全体国民,二是人口之众多足以满足工商生产的市场供求。到了明清时期,所有客观条件全数具备,于是帝国迅速转身,成为一个“自转的小宇宙”。之后漫长时间里,中国成为一个不再进步、超稳定的小农社会,一个与“世界公转”无关的、“自转”的帝国。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亿元)

年份商品进口商品出口外贸总额进出口差额
1978108.997.5206.4—11.4
1980195.5182.7378.2—12.8
1985422.5273.5696.0—149.0
1990533.5620.91154.487.4
19951320.81487.82808.6167.0
20002250.92492.04742.9241.1
20056601.27620.014221.21018.8
201013962.415777.529739.91815.1
201516820.7022765.7439586.445945.04

——摘编自谢孟军《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明清时期中国成为“自转小宇宙”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总体趋势,并分析这一时期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
2020-07-2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宋时期中国声威远播,其富甲天下吸引着远近各国商人纷至沓来。由于海上交通空前发达,历代政府高度重视海外贸易,而陆路交通又时常受到西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和控制。因此,这一时期,海外贸易逐渐取代对外贸易的格局。

材料二   明太祖在实行海禁的同时,要求海外国家以“朝贡”的形式,由官方出面组织商人来华进行贸易,这就是“朝贡贸易”。海外国家派来“朝贡”的成员中,绝大多数是商人,其载运进来的朝贡货物中绝大多数是完全用来进行贸易的。明朝政府对海外国家载运来的朝贡货物抽取货物税。明成祖朱棣不仅对朝贡使者放宽各种限制,予以免税优惠,而且在浙江、福建、广东复设三市舶司,专门负责海外诸国贡使附带进来的货物转送问题。明成祖还派遣郑和携带敕书及精致手工业品,遍赐海外诸国,招徕其遣使入明朝贡,遂把朝贡贸易推向高潮。

——摘编自李金明《论明初的海禁与朝贡贸易》

材料三   清初,清政府采取闭关政策,限制海外贸易。康熙在位时,曾一度开放漳州、澳门、宁波等少数港口,沿海地区对外贸易又趋繁盛。到乾隆、嘉庆年间,面对美国等国殖民者在沿海的非法活动,对外通商只限定在广州一处,清政府又一次将海外贸易封闭起来。

——摘编自李世龙《试论中国古代的海外贸易》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时期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初“朝贡贸易”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采取这一对外政策的原因?怎样评价这一政策?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