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做法

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政府逼迁沿海居民,尽毁沿海民房物资和船只,在沿海地区挖界沟、筑界墙、设警戍,其目的是制造出一个无人区以作为隔离地带,即所谓“立界移民”,又称迁界。

一次对话

(《康熙起居注》记录了1684年康熙与大臣席柱的一次对话。)

康熙曰:“先因海寇,故海禁未开为是。今海寇既已投诚,更何所待?”

席柱曰:“据彼处总督、巡抚云,台湾、金门等处系新得之地,应相其机宜,然后再开。”

康熙曰:“边疆大臣当以国计民生为念,今议海上贸易不行者,皆由总督、巡抚自图射利故也。”

一些规定

1683“(迁民复归故土)甚为紧要,应察明原业,各还其主。”
1686“外国船只在四海关中之一交了进口税,其他三关不得再重复征税。”
1689“采捕鱼虾船只及民间日用之物并糊口贸易,俱免其收税。”
1715禁止将船只卖给外国,禁止水手超额,禁止海员出海多带米粮等。
1717“凡商船照旧东洋贸易外,其南洋、吕宋、噶罗吧等处不许商船前往。”

——据韦庆远《明清史新析》

对康熙时期(1622-1722年)的海疆治理进行评析。
2023-02-10更新 | 117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福建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2 . 如图是朱元璋颁旨绘制的《大明混如图》,该图将中国描绘的异常庞大,而将印度半岛、印度洋、阿拉伯半岛、波斯湾及非洲大陆描绘的比实际更小。此图着重描绘了明朝各级治所、山脉,河流、湖泊泽池、边地岛屿以及古遗址、古河道等,共计一千余处。这
A.推动了明初朝贡贸易的发展B.阻断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完全控制D.制约了明朝的长远发展
2020-06-19更新 | 650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嘉靖倭乱”的发生,是明朝“海禁”政策导致的全球化与中国市场需求之间相互矛盾和冲突的结果。1567年,嘉靖皇帝痴逝,随后隆庆皇帝即位。隆庆皇帝宣布在津州月港开海,允许津泉两府商人出海贸易,“准贩东、西二洋”,从而形成隆庆开海的局面。有人测算,晚明从月港流入中国的白银,16世纪七十年代年均约28.5万两,八十年代年均约88.9万两,到1600年以后年均达到100万两的规模。伴随着白银的大量流入,中国的商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至东南亚各港口。与此同时,明末的海外市场需求也直接刺激了江、新、阔、亭、数等地区的丝织业、棉织业、染织业、制壳业、铁器业、制糖业等行业的发展。

——摘编自陈高胜《隆庆开海:明朝海外贸易政策的重大变革》

材料二 1898年,清廷下话:“欧洲通例,凡通商口岸,各国均不侵占。现当海禁润开,强邻环何,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视舰,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经过新政期间的努力,截至辛寒,中国自开商峰(意即中国主动开放的通商口岸,它与条约口岸的实质区别在于是中国政府还是西方列强控制了口岸的政治决策权及行政管理权)的数量已由成成时期的3个增加至19个,如果加上同时期东北开放的16个,其数量已多达35个。

——摘编自杨天宏《近代中国自开商峰研究述论》

材料三 自2013年设立上海自贸区至令今,我国已设立四批自贸区,再加上刚刚宣布的海南自贸区(港),我国的自贸区数量将达到12个,正是这些自贸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门户。除了海南的跨“级”连跳,直接批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和自由贸易港外,其他已经获批设立的10个自由贸易区最有机会实现升级“自贸港”。

——整理自侯名芬《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历史进程和当代价值新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隆庆开海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隆庆开海与晚清自开商埠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三,简析新时期中国自贸区(港)设立的作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开放旅游,我的朋友对我说:外国人来是看我们的“古代化”。外国科学家说中国有“三宝”:长城、兵马俑和汉字。“三宝”有光明面,也有阴暗面,“长城”是伟大建设能力的象征,也是“封闲”的象征(外国人叫它“大墙”),“长城之国”就是“封闭之国”,不但整个中国围在“大墙”之中,每一座房屋、每一个街门、每一所学校,没有不是四西被高的图墙围住的,有形的围墙以外,更多无形的围墙,围住了思想:“兵马俑”是伟大组织能力的象征,从艺术看,这是珍品,从历史看,这是暴政的遗迹;“汉字”是伟大文化传统的象征,不是现代文明的利器。

我的朋友说:文明古国的“现代化”是一场脱胎换骨的革命,“封闭”要改为“开放”,开放要开放竞争和开放思想:“专制”要改为“民主”;“教育”要摆脱“教条”,既要摆脱古代教条,又要摆脱现代教条。这等子说要拆除长城,打破兵马俑,否定汉字神秘感。

——周有光《中国有三宝》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古代不少吏书记载了海事活动。《晋书扶南传》记载,孙权于赤鸟午间派遣康泰、朱应出使扶南(夸柬埔寨、老挝南部、越南南部、泰国东南郝一带)。贾耽《海内华夷图》记述唐代著名航线“广州通海夷道”。从广州直通波斯湾,全长14000千米,是举世无双的国际航线。扬州、明州、采州、广州等对外贸易大港亦应运而生。当时,广州港可以停泊上千艘大小海船,“番坊”聚集12万外国商人、水手和家属,于是在此设置市舶使专门管理,按规征收关税,接待保护外国商人等。一直到元朝为止,中国政府对海外贸易大都持着开放和鼓励的态度。

——摘编自刘兴诗《中国古代海事活动与海权意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海洋事业发展的表现及其作用。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后,清朝部分大臣认识到“今我国通商各口无论长江内河、苏杭二州,皆任洋商轮船往来,是船业之利几尽为彼族所夺矣”。1873年1月,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成立的目的是为了“挽回江海已失航利。”鉴于轮招招商局的发展势头,为收回更多的航海权益,清政府解除了航运业的禁令,由此又带动了一批民营轮船商行的兴起。中法战争后,光绪帝发布上谕:“上年法人寻衅,叠次开仗,陆路各军屡获大胜,尚能张我军威;如果水师得力,互相应援,何至处处牵制。当此事定之时,惩前毖后,由以大治水师为主。”1885年,清政府设立海军街九,统一海军指挥权。1889年,海军衙门要求沿海各省一律创设水师学堂。

——摘编自谢茜《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中国海洋战略的演进)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后期我国海洋事业发生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嘉靖倭乱”的发生,是明朝“海禁”政策导致的全球化与中国市场需求之间相互矛盾和冲突的结果。1567年,嘉靖皇帝痴逝,随后隆庆皇帝即位。隆庆皇帝宣布在津州月港开海,允许津泉两府商人出海贸易,“准贩东、西二洋”,从而形成隆庆开海的局面。有人测算,晚明从月港流入中国的白银,16世纪七十年代年均约28.5万两,八十年代年均约88.9万两,到1600年以后年均达到100万两的规模。伴随着白银的大量流入,中国的商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至东南亚各港口。与此同时,明末的海外市场需求也直接刺激了江、新、阔、亭、数等地区的丝织业、棉织业、染织业、制壳业、铁器业、制糖业等行业的发展。

——摘编自陈高胜《隆庆开海:明朝海外贸易政策的重大变革》

材料二 1898年,清廷下话:“欧洲通例,凡通商口岸,各国均不侵占。现当海禁润开,强邻环何,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视舰,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经过新政期间的努力,截至辛寒,中国自开商峰(意即中国主动开放的通商口岸,它与条约口岸的实质区别在于是中国政府还是西方列强控制了口岸的政治决策权及行政管理权)的数量已由成成时期的3个增加至19个,如果加上同时期东北开放的16个,其数量已多达35个。

——摘编自杨天宏《近代中国自开商峰研究述论》

材料三 自2013年设立上海自贸区至令今,我国已设立四批自贸区,再加上刚刚宣布的海南自贸区(港),我国的自贸区数量将达到12个,正是这些自贸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门户。除了海南的跨“级”连跳,直接批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和自由贸易港外,其他已经获批设立的10个自由贸易区最有机会实现升级“自贸港”。

——整理自侯名芬《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历史进程和当代价值新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隆庆开海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隆庆开海与晚清自开商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晚清自开商埠。
(3)根据材料三,简析新时期中国自贸区(港)设立的作用。
7 . 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2018-06-09更新 | 13999次组卷 | 122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8 . 近代以来,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在不断变化,走向世界,复兴中华是几代中国人的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乾隆皇帝致英王信:“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摘自《清实录》

材料二   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材料三   “共产主义之为物,在今日全世界上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我们不宜人云亦云,误认中国尚须守着那机械式的变化,尽量接收那流毒西方未已的资本主义。赶机会,图改良,在欧美已暴露了他的无能,我们也不必来走这条死路。”

——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年8月)


(1)概括材料一中乾隆帝的“世界观”。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20年代初先进中国人的世界观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这种转变给中国历史进程带来怎样的影响?综上分析中国人“世界观”的转变轨迹。
9 . 康熙年间,广州西郊迁入大量来自海边的渔民、乡民,这些地方逐渐成为摆卖鱼虾、桨橹等商品的圩市,房屋店铺逐渐成行成市,称为“移民市”。后来清廷为安抚民心,改“移”为“宜”,并刻“宜民市”石匾(如下图)宜民市的设置源于

A.南方工商业市镇全面繁荣
B.康熙帝重视缓和满汉矛盾
C.“海禁”政策使大量渔民内迁
D.广州的经济地位逐步提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