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明初,中央政府规定入明朝贡的外国人员在各自划定口岸登陆;万历初年,广东地方官员允许非朝贡国商人每年夏冬两季定期至广州贸易;明朝政府对停泊与居留在澳门的外国商船进行登记,发给“部票”,对到广州贸易的外国商人,不准其上岸居住。据此可知,明朝政府(     
A.对民间贸易持宽容态度B.海禁政策日趋严格
C.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D.积极开拓跨洋航线
2024-02-04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说:“清康熙朝开海贸易并设立江、浙、闽、粤四大海关,仅仅是恢复‘闽粤边海生民’的一条谋生之路,并征收海关税以益于“闽粤兵饷”,所以清朝制定以限制为基本特征的对外贸易法律就成为必然。”该学者意在强调清朝(     
A.重农抑商政策与海禁政策的一致性B.抑商政策因时局变迁而调整
C.限制了外贸推动经济发展的可能性D.商人已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2023-10-27更新 | 1104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中华海洋文明源远流长,海路绵延,联通中外。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海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认知,不正确的是(       
A.唐宋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瓷路”
B.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商品远销东欧、北非
C.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D.明清时期,禁止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
2022-06-14更新 | 4797次组卷 | 34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日新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明朝和清朝都实行过海禁政策,海禁期间,对外贸进行严格管控。明朝的管控侧重于对货物的管控,严格限制货物数量;清朝的管控侧重于人员管控,严格限制外贸中进出海人数。清朝这种外贸管控政策主要防控的是
A.外贸对国内商业的冲击B.反清势力的内外联合
C.外贸商冲击十三行的利益D.倭寇与内匪的互相勾结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马克思把中国“康乾盛世”前后100多年由盛到衰的急剧变化称之为“奇异的悲歌”,并深刻地剖析道“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他认为导致“奇异的悲歌”出现的根源是
A.中华帝国人口众多B.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
C.封建统治日益腐朽D.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6 . 读下表,表中呈现的变化说明了
项目1685年—1757年1758年—1838年
欧美到达中国的商船312艘5107艘
中国开放的口岸4个1个

A.中国扩展了对外贸易B.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有所松动
C.欧美海上航运业发达D.中国仍坚守固有的经济政策
7 . 1593年,倭寇侵犯朝鲜,福建因而禁止通贩海上,但一些人借买谷捕鱼之引,远出海外贸易。中丞许浮远“出示招谕,凡留贩人船,不论从前有引无引、日远日近,俱准驾回照例报官纳饷,一切私通及压冬情罪悉宥免。”。许浮远的做法
A.旨在扩大海外贸易B.终结了海禁政策
C.具有一定的开明性D.加剧了局势动荡
2021-01-29更新 | 322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一)历史试题
8 . 1394年,明太祖下令:“沿海之人往往私下诸番贸易香货,因诱蛮夷为盗。命礼部严禁绝之,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货皆不许贩鬻。”这反映出明太祖禁止私海外贸易旨在
A.活跃国内商品经济B.安定沿海社会秩序
C.防止外来思想渗透D.加强官方贸易垄断
9 . 日本史学家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谈到明朝与日本的贸易时说:“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这表明
A.明朝海禁政策实施有一定的合理性B.近代贸易带有殖民掠夺的性质
C.从事掠夺是日本对外贸易主要特点D.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由来已久
10 . 读表,中国市场金、银比价变化表反映了
年份1534年1580年1635年1751年
比价1:6.31:5.51:101:14.6

A.政府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B.明清两朝农民经济负担减轻
C.中国传统农耕经济高度发达
D.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