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明朝和清朝都实行过海禁政策,海禁期间,对外贸进行严格管控。明朝的管控侧重于对货物的管控,严格限制货物数量;清朝的管控侧重于人员管控,严格限制外贸中进出海人数。清朝这种外贸管控政策主要防控的是
A.外贸对国内商业的冲击B.反清势力的内外联合
C.外贸商冲击十三行的利益D.倭寇与内匪的互相勾结
2021-10-10更新 | 183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清朝在制订本国商人出海贸易的管理制度时,依据的是"重农抑商"观念;而在制订外商来华贸易的管理制度时,依据的则是"怀柔远人"的思想。据此可知,清朝的外贸管理理念
A.对社会转型产生不利影响B.有利于扭转贸易逆差的局面
C.纠正了明代"海禁"弊端D.直接导致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3 . 明隆庆初年,“ 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2019-01-30更新 | 3422次组卷 | 52卷引用: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五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有文章写道:“明清时期的中国不像邦国林立的欧洲,生存中充满着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和竞争。同时,经济的自给自足性和国内市场的广阔,使中国可以不依赖于海外市场。”这一论述可用来说明明清时期
A.对外贸易活动完全被禁绝
B.海禁政策实行的经济根源
C.农业经济已发展到最高峰
D.高度集权的帝国体制形成
2018-07-26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一五0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2018-06-09更新 | 13965次组卷 | 121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曾有大臣上奏雍正帝说:“曩者设禁例,如虑盗米出洋,则外洋皆产米地;如虑漏消息,今广东估舟许出外国,何独严于福建?如虑私贩船料,中国船小,外国得之不足资其用。臣愚请弛禁便。”这表明当时(     
A.闭关锁国政策受到质疑
B.重农抑商政策不得人心
C.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扰
D.君主专制统治日益强化
7 . 清朝梁廷楠《粤海关志》记载:“凡外洋夷船到粤海关进口货物应纳税银,督令受货洋行商人于夷船回帆时输纳,至外洋夷船出口货物应纳税银,洋行保商为夷商代置货物时随货扣清,先行完纳。”这反映出
A.清政府妄自尊大,愚昧无知
B.十三行由此专门经营对外贸易
C.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清政府严格管理对外贸易
2018-03-20更新 | 114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第九中学高一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8 . 一名官员在乾隆二十四年给皇帝的奏折中说:“近年以来,南北丝货腾贵,价值较往岁增至数倍……民间商贩希图重利出卖,洋艘转运,多至盈千累万,以至丝价日昂。”乾隆皇帝谕旨宣布:“前因出洋丝斤过多,内地市价腾涌是以申明限制,俾裕官民织”。该谕旨反映的实质是
A.政府限制出口数量平抑丝织品的价格B.政府希望扩大出口提高丝织品的价格
C.政府推行闭关政策来稳定丝织业发展D.政府缩小丝织品出口满足民间的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