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经济政策和社会背景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管子治国》

材料二   由于西夏的崛起,隔断了中原王朝通往西域的传统商路,更因经济重心的南移,支持外贸的经济重心也转移到了南方……

——虞云国《细说宋朝》

材料三   宋朝期间,中国人在造船业和航海业上取得巨大的进步,12世纪末,开始取代穆斯林在东亚和东南亚的海上优势。宋元时期,中国的船只体积最大,装备最佳;中国商人遍布东南亚及印度港口……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1792年,乾隆皇帝给英王乔治三世的回信

材料五   18世纪中叶,英国公司不断派商船到宁波、定海一带贸易。这一活动引起清政府的注意,江浙为清朝财源之区和漕运重地,绝不容许在这里出现第二个澳门。清政府遂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收缩贸易口岸,把中西贸易限制在广州一口。

——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管子对农商关系的基本认识及其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海上贸易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归纳明清限制对外贸易的原因并分析影响
2020-05-1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2 . 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政府规定,“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而散。”市内除了唐人外,还有许多高鼻深目的波斯人,大食人,以及日本人,高丽人,还有黑人。回鹘衣装、胡旋舞、高丽乐等深受唐人喜爱,广为流行。

——《唐前期长安城的商业》

材料二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关扑:赌博游戏四鼓:古代一更一鼓,四鼓是四更后半夜两点左右)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材料三   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为命。……自一旦禁之,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情困计穷,势必啸聚。

——《明神宗实录》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前期长安的城市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市”的发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发展反映了宋代政府对商业的政策有何调整?
(3)指出材料三中造成“边海之民”生活变化的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2017-05-04更新 | 251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北襄阳市四校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熙元年)令滨海民悉徙内地五十里,以绝接济台湾之患。于是麾兵拆界,期三日尽夷其地,空其人。……自有粤东以来,生灵之祸,莫惨于此。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

材料二(康熙五十五年下诏)海外有吕宋、葛喇巴等处,常留汉人,自明以来有之,此即海贼之薮也……东洋可使贸易,若南洋,商船不可令往。

——《清圣祖实录》

材料三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窘迫)。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致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清】蓝鼎元《论南洋事宜书》

(1)据材料一,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2)据材料二,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的主要目的。这里的“海禁”与材料一中的“海禁”有什么不同?

(3)据材料三,指出“开海”的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海禁”政策对中国社会长远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由“开海”与“海禁”的反复,指出清朝统治者政治决策上的根本出发点。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83年,清政府以统一台湾为由,对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首先,1684年,临近海洋的各个省份纷纷打开海禁,设立了四处海关部门。康熙曾多次颁发圣旨,下令各个关口减少免除外国商船的部分关税,统一各个关口的关税税率和计算税收的规则,外国船只只需要在任意一个关口交税即可,以此刺激外国商品进入我国。

康熙曾多次颁发圣旨,减免外国商船的关税。比如:在1684年就规定,收取关税三成;1685年,在原来三成的基础上再减了二分。除此之外,康熙在船钞(海关税的一种,又称“吨税”)上也给了外国商人非常大的优待,征收外国商人的船钞标准,比本国商人的标准低得多。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730年。

——摘编自《清史编年·康熙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83—1685年康熙帝外贸政策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熙帝1683—1685年颁布外贸政策的积极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古代中国的边疆管理历代王朝大都致力于我国疆域的开拓与维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由东北至西南沿海疆设置了十六个郡。为了防止关东六国的复燃,秦始皇剪灭六国之后,数次东巡海疆,公元前212年,立石于朐界(今江苏连云港市),把这里看作秦的东大门。

西汉时,临海的刺史部有5个,临海的郡多达21个。包括番禺(今广州),东冶(今福州),钱塘(今杭州)临淄等。汉武帝也多次巡狩海疆。

——摘自安京《秦汉时期海疆的经略》

材料二   明建国后,封锁海疆,“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朝贡贸易是朝贡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与明朝廷有朝贡关系的国家,允许前来通海互市,双方以“贡”与“赐”的关系交换物品,明政府特设市舶提举司负责接待和处理具体的贡市事务。从1368年开始,明朝在广东、福建、浙江、南直隶、山东、辽东建立军事防御机构——卫所……1553年开始,戚继光等名将在山东、浙江和福建沿海展开了长期的抗倭斗争。

——摘自李国强、刘俊珂《挑战与变调——明代海疆政策探论》


(1)指出材料一中秦汉时期维护海疆的举措,并概括其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明朝的海疆政策。
2021-11-1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边疆治理与海洋权益

材料一   西汉时期,大臣晁错曾向汉文帝建议“徙民实边”,大臣赵充国曾向汉武帝建议“屯田于边防,戍卫与垦耕并顾”。……到了明朝,统治者更是大兴屯田。为结束元朝梁王巴把剌瓦尔密在云南的统治,早日实现全国统一,朱元璋欲取道贵州,进攻云南。但当时的贵州,交通梗阻,经济落后,民族关系复杂。为解决这些问题,朱元璋决定在贵州屯田。明代因军屯、民屯、商屯进入贵州的人数约三四十万,其屯田总计约400万亩。朱元璋采取了“移民就宽乡”的政策,即把“地狭民稠”地区的居民迁往“地广人稀”的边疆。

——摘编自舒彩前《古代移民实边政策的当代借鉴意义》

材料二   1840年的鸦片战争,……我国沿海地区和东北、新疆、西藏、云南、广西等一些边疆省区的外患日益突出,出现了边疆全面危机的严重局面。……应该说,自明代以降,在中国内边防务问题依然严重存在的同时,现代意义上的边防,即外边防务问题开始提上议事日程。可清朝统治者面对边疆防务这种变化的形势,仍沉迷于治理“内边”的传统治边政策而不思也不会防备外患,致使前期治边政策的辉煌很快成为明日黄花。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治理——从历史到现实》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与明代移民实边政策的不同,并简析古代移民实边政策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清朝传统治边政策成为“明日黄花”的原因。
21-22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明朝中期,手工业、商业得到快速发展,孕育出一股经济结构转型的巨大冲动,开展对外贸易逐步成为当务之急,海禁与这个发展趋势相背离。并且,当时就有有识之士指出,海盗、倭乱之所以无法禁绝。同旺盛的海上走私活动有着直接联系一“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经过一番争论,明穆宗的隆庆朝终于决定解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朝廷在漳州设立督饷馆,负责对私人海外贸易进行管理并征税。由此,私人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地位,史称“隆庆开海”或“隆庆开放”(1567年)。海禁解除之后,明朝的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国内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为朝廷增加了不少额外收入,史书记载“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

——摘编自陈忠海《明朝的“改革开放"为何成了“烂尾工程”》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隆庆开放”的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隆庆开放”的意义。
2021-03-20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四)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广州从秦汉以来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是从西太平洋进入中国的第一站。1757年,清朝政府宣布只允许广州一口通商,将广州推上了中西贸易的枢纽地位。原本可以从上海、宁波、福州等地出口的货物,全都被限制在广州出口,大批的福建商人涌入广州成为“十三行”行商,清朝的“国有企业”总部也云集广州。尤其是在世界经济进入航海时代的时候,西方一度只知广州,不知广东。广州也就成了西方人眼中中国的象征。

材料二   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朝“一口通商”政策被强制性取消,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也获得了对外贸易的权力而迅速崛起。这批开放城市以上海为代表,它依靠长江水系的密集水网,拥有一大批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作为腹地,成为长江流域城市群的龙头。

据统计,1857年已经有数万粤人在上海,开展上海与华南、上海与香港、上海与南洋、上海与欧美之间的贸易,广东商人利用自己多年从事对外贸易积累的经验,帮助上海嫁接起上海沟通海内外的桥梁。1906年,有人在一篇演讲中讲到上海滩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上海一地竟然聚集了二十万广东人,这些广东人拖家带口、聚族而居,扎根到上海。再者,民国时期大上海最摩登的几家百货公司:先施公司、大新公司、永安公司,他们的老板都是以前广州府香山县人。

——以上材料均据《一百年前的广州为何会被上海取代》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广州成为中西贸易枢纽地位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取代广州迅速崛起的原因。对此,你得出了怎样的认识?
2020-12-26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五县市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以前并无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唐前期开始置市舶使,以岭南帅臣领之,但无定制,甚至“虽有命使之名,而无责成之实”;唐代中期,在“有蛮舶之利,珍货辐辏”的广州设立市舶使掌管舶政;唐代后期,市舶以宦官主之,渐成定制。当时市舶管理尚处草创时期,没有一套完整严格的管理法规。

有人认为宋代是我国古代的“重商主义”时期,朝廷出于贸易营收等原因不断鼓励海洋贸易,同时手工业的发展增加了瓷器外销,因此,宋朝进一步加强了海外贸易管理。首先,政府在广州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市舶司;其次,元丰三年制订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管理海外贸易的专门法规;最后,还对市舶官制进行改革,开始委任专职提举市舶,在专职提举市舶被废时,则由转运使等兼管,市舶内侍较唐代大为削弱。在此后数百年间,开创出一个由中国主导的国际贸易时代。

——摘编自李康华《中国对外贸易简论》等

材料二   康熙年间,创立的海关制度较前代市舶司制度有巨大变化。朝廷不但在沿海政治、经济中心创立海关,而且还设置受海关管辖的众多口岸。这些自然形成的口岸星罗棋布,有近200处之多,使得江、浙、闽、粤四省沿海地带形成了崭新的口岸经贸网络。海外贸易由洋行垄断经营,提高了海外贸易的专业化程度,但朝廷“怀柔远人”的外交目的与商业自由原则有所冲突。海关主管选用旗人,在福建以将军辖之;在浙江、江苏以巡抚辖之;惟有粤海关专设监督,充任者基本为内务府包衣,地位几乎与督抚平行,由皇帝钦点,中央牢牢控制着关税征收大权。乾隆时期,清政府又颁令,仅限广州为独口贸易,对外经贸功能遭到抑制,它对中外关系的格局、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都带来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李金明《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唐朝到宋朝市舶管理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清朝海关代替市舶司后的影响。
2020-10-1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金口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农业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与此同时,传统经济政策却出现了背离世界发展大势的趋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天仙配》歌词

材料二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三   1757年,清政府关闭厦门、宁波等港口,只留广州一地与外国进行贸易,并规定不许中国官吏与外商直接贸易,由十三行办理一切进出口贸易。

——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清政府奉行的经济政策。 在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明清时期出现的新经济因素是什么?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政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2020-09-2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为明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等级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