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明清时期,官府对手工业产品收取重税。万历(15731620年)中后期,矿监、税使四处搜刮。苏州大涝,桑蚕减产,丝织品的税收却有增无减,以致“穷民之以丝为生计者,岌岌乎无生路矣。”官局垄断了丝织业,以低价压迫民间机户限期为官局生产,甚至还强制压价收买,往往“十不还一,无异空取”。官府对民间工匠管制很严,康熙时规定,有些工匠需编甲,“五人连环互保,取结报册”,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对丝绸出口,官府严加限制。清朝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罪,“船只货物入官”。

——引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

材料2:[永乐二年(1404)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栽海舡(注:舡即船),交通外国,因而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顺治元年(1644),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嘹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卷十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1,指出明、清政府限制民营手工业发展的措施。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明清政府海外贸易政策的相同点,这种政策的沿用和发展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3)依据材料,简要指出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商帮中的货币商人先后创办了印局、账局、票号等。金融机构的创新是明清金融革命的最重要内容,但遗憾的是它们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不仅如此,由于缺少海上贸易的发展,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

材料二   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之后的几个世纪,西方探险家和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把相互隔绝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市场。

材料三   18世纪末19世纪初,正是现代化运动在西方蓬勃兴起、民族主义潮流汹涌激荡的时代,而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多人口和辽阔疆土的中国,却紧闭自己的大门,一如既往地沉睡在文化主义的梦幻之中。不难想象,一旦这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将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胡福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中国的金融“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的政策因素有哪些?分析上述政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2)“1500年前后”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的直接结果是什么?
2021-08-0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新世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原始社会末期,物物交换逐渐成为一种经常的行为,原始商业由此产生。此后,中国古代商业不断发展,伴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经济职能不断增强,历朝历代都兴起了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且明期时期又兴起了一批工商业市镇。但是,由于国家政策的影响,虽然商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财富,但商人的社会地位始终较低。

材料二   “若无产者,赴逐雇倩(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曰短工;计日而受值者,曰忙工”。这些长工、短工、忙工已把劳动力当作商品支配,换取报酬。

——摘编自《震泽县志》

材料三   《户部则例》规定:“关税短缺令现任官赔缴。”为抑制民间商业活动,清王朝广设钞关,重征商税。有偷越关卡及偷漏税者,客商依律治罪,地方官一并议处。《大清律例户律课程》规定:“不纳课程者,笞五十,物货一半入官。”这些规定及税吏法外肆意勒索,使商人们视关卡为畏途。

——摘编自《中国法制史》

材料四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中国的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摘编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特点。
(2)材料二中“计日而受值”表明此时中国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它出现在手工业的哪一部门?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2021-06-28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咸阳百灵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因西北陆路通道阻塞,海外贸易获得巨大发展。……与宋通商的国家除了日本、高丽以外,还有散布于印度支那半岛、南海群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以及东北非洲海岸的海南诸国与西天诸国共50多国……两宋先后在广州、明州、杭州等处设置市舶司与市舶务,主管进出口贸易……市舶收入不少,仁宗皇祐年间,岁入53万余贯,南宋高宗时达到200万余贯。

——李春棠、侯力《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二: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海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朱元璋时期厉行海禁政策的理由。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后期(1567~1644年),在东亚海域,东来的西欧殖民者为争夺中国商品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商业竞争:西班牙殖民者以(菲律宾)马尼拉为基地,把墨西哥银圆经大帆船贸易航线载运来换取中国的生丝和丝织品……葡萄牙殖民者则利用留居澳门的优势,把中国商品转运到日本、马尼拉等地以牟利。此时在中国国内,正值明朝政府在福建漳州海澄月港部分开放海禁,准许私人申请文引,缴纳饷税出海贸易,于是大量的贸易船涌向海外,使当时的海外贸易得以迅速发展,随之亦形成了一股海外移民浪潮。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后期的海外贸易与海外移民》

材料二   (英国)马戛尔尼使团于17938月至10月在北京访问期间,即向清朝提出要求:一.请允许英国商人前往舟山、宁波和天津等港贸易……允许英国商人在北京设立商馆;三、要求清朝给予舟山附近未设防的一处独立小岛,作为英国商人存贮商品的场所;四、要求仿照葡萄牙人在澳门的先例,请给予广州或澳门附近的一处地方,以便英国商人自由居住;五、要求清朝废除对英国商人征收的自澳门至广州之间的货物通过税;等等。

——摘编自陈尚胜《清朝前期与英国海外贸易政策的初步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后期中外贸易的发展状况并简析其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末英国对华主要经济诉求并说明其产生的背景。
2021-06-11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南州高级中学、贵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的海禁不是拒绝与先进文明交往,而是要阻断野蛮文明的干扰,其用意类似于秦始皇当年修建万里长城,换一个说法可以称之为“海岸长城”。清王朝是满族入主中原建立起来的封建帝国,而汉族人民向来有反抗异族统治的民族传统。……中国古代社会的小农生产者,不仅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生活用品和手工业品,这些产品基本上都是自用,与商品经济无缘。面对英国的通商请求,乾隆皇帝却以“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为由拒绝了。

——摘编自刘仰《海禁不等于闭关锁国》、梁廷楠《粵海关志》等

材料二   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摘编自《论南洋事宜》

材料三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禁政策实行的原因及根本目的。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行海禁政策造成的严重后果。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明大变局是在世界潮流的激荡下逐渐显现的,在全球化贸易浪潮频频袭来之际,大明王朝沿袭着海禁政策。隆庆元年(1567年),朝廷在东南沿海的港口,设立海关,走私贸易转化为合法贸易。各种力量的作用,铸就了晚明对外贸易的辉煌。正如全汉异所说:中国的丝织工业,因为具有长期发展的历史背景,技术比较先进,成本比较低廉,产品比较丰富,故各种产品能够远渡太平洋,在西属美洲市场上大量廉价出卖,连原来在那里独霸市场的西班牙丝织品也要大受威胁。

——摘编自樊树志著《晚明大变局》

材料二   晚明历史大变局的帷幕慢慢揭开,这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辉煌!由于中国出口的商品如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主要来自太湖流域,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巨额白银资本的流入,毫无疑问刺激了这些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备。这是值得探究的历史课题,给人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在欧洲工业革命发生以前,中国江南的经济水平是领先于欧洲的,至少并不比欧洲落后。

——摘编自樊树志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大变局”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明大变局”对江南地区产生的重大影响。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这些非凡的远航探险到1433年由于明朝皇帝的命令而突然停止。为什么停止正如为什么会使它们首先开始那样,至今仍是个谜。但是,倘若在欧洲,这种停止是完全无法想象的。中国的皇帝能够发布对其整个国家有约束力的命令;欧洲绝无这样的皇帝,只有一些相对抗的民族君主国,它们在海外冒险事业方面互相竞争着,而且,没有任何帝国当权者阻止它们这样做。西北欧的商人也与中国的商人完全不同,他们有政治权力和社会声望;这种权力和声望保证了要实施任何禁止海外冒险事业的法令是不可能的。此外,欧洲有与外界进行贸易的传统,欧洲对外国产品有真实的需要和强烈的需求,而中国完全不是如此。

材料二 欧洲有一个强大的推动力-一个牟利的欲望和机会、一个使牟利得以实现的社会和体制结构。如果当时欧洲有什么感到完全不能理解的,那就是:明朝的这些远航,为何是为某些未知的但肯定是非商业方面的原因而进行的;为何是由宫廷太监而不是由合股公司组织和领导;为何返航时带回的是供帝国朝廷观赏的斑马、鸵乌和长颈鹿;而不是投入国内市场、可产生利润的货物;为何接到中国皇帝的命令便会完全地、无可挽回地停止。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

   --以上材料均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5世纪中西航海的不同结局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5世纪中西航海的不同结局带来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康熙二十三年平定台湾后,即开放海禁,翌年设立江(上海)渐(宁波)闽(漳州)粤(广州)四海关。乾隆二十二年起清廷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粤海关一口。

——《中国经济通史清代经济卷》

材料二   1872年,近代实业家陈启沅在广东简村乡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南海县志》

材料三   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


(1)材料一反映清朝前期对外经济政策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2)材料二反映近代我国经济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当时我国商品“行销于欧美两洲”的兴盛局面不会持久的根源是什么?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形成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并说明开放有何积极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初期的海禁政策,对于政府的税收和社会的安定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1684年,康熙皇帝下令准许人民出海贸易,随后又在福建厦门、广东广州、浙江宁波及江南松江先后设立海关,负责管理与外国通商事宜。海外贸易在此时得到一定恢复。但从康熙末年起,海外政策又转向保守,严格限制出海船只的规模和数量,并且对出口商品也有诸多限制,同时还禁止人民侨居外国。到乾隆年间,清政府对于口岸互市的限制和管理更加严格起来,仅限广州一地通商,并严禁私自交易。本来一度繁荣的对外贸易,又复委顿,沿海经济日趋萧条,给当地居民造成严重后果,以致有用四五千金建造的大船,任其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

——摘编自刘隽永《明清两朝保守主义的海外贸易政策》

材料二   重商主义在英国的良性发展,对当时英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着重体现在为英国和殖民地商业利益而垄断帝国贸易的“航海法”:即硬性规定殖民地输出商品必须先到英国,殖民地进口商品必须经过英国;进出口货物必须由英国或英属殖民地船只装载。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英国通过——系列商业战争和殖民战争,先后打败了航海和商业上的劲敌荷兰与法国,夺取了它们的大量海外殖民地。1654年通过《英葡条约》,英国把葡属殖民地置于自己保护之下。由此,英国确立了对大片地区的殖民统治及商业特权。18世.纪头70年,英国海外贸易的增长势头较大,1700年英国出口量占国民产量的8.4%,1760.年上升为14.6%,出口增长占国民产量增长的51%,推动了英国工业生产的发展。为促进对外贸易,英国政府不断调整对外贸易政策,最终于19世纪60年代初确立了自由贸易制度。

——摘编自林秀玉《英国对外贸易现代化进程之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海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重商主义政策的重要作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贸易政策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