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针对明朝海外贸易制度变迁问题的研究,学界已有很多。李金明等学者认为,明朝中后期私人海外贸易的繁荣发展是内部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导致的,而明代中央权贵利益集团最终进行开海仅仅是为了增加税收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军费和财政开支。晁中辰等学者认为开禁是明代中央权贵利益集团为解决沿海商人集团严重走私问题的一种权宜之计,是“于通之之中,寓禁之之法”的政策。李庆新等学者认为明中后期政府官员中海禁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主张开海的思想占据了上风,这种开海思想观念的转变最终在隆庆初年导致了海禁制度的变革。

——摘编自张柳、潘洪岩《从海商利益集团兴起的角度分析明代海禁制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明朝“海禁”制度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给予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说明有理有据)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百分比
公元1﹣400年452862%1738%
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
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
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

——据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

表格为公元1世纪至鸦片战争前的中外科技发明状况统计表。从中提取相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于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鸦片战争前清代外贸口岸分布情况

类型概况
京师朝贡国使团随带商队入京师贸易;荷、葡、英等互市国“贡使”到京,亦按朝贡礼制;俄、朝两国贸易规模较大
外商入境口岸对朝鲜开放盛京、凤凰城、中江对俄罗斯开放库伦、齐齐哈尔、恰克图,恰克图贸易双方明定“均不取税”对中亚各国开放喀什噶尔、叶尔羌对南亚各国开放西藏各城开海前琉球从福州、暹罗从广州入境,葡、西等国亦可至广州、澳门、厦门贸易
民商出境口岸赴朝:清初清人赴会宁、庆源并无口岸限制赴安南:安南与清朝保持朝贡关系,越南南部政权同清朝保持民间海上商贸。赴缅甸:除战争期间有位于缅境的蛮幕等四地,主要由华商往来贩运开海后海路出境:广东从东、西、南均有出海门户:闽省海关税口并巡查小口共60余处;江海关初设24处口岸,后调整为18处;浙海关有宁波等7大口岸

——摘编自金峰《鸦片战争前清代外贸口岸体系研究》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经济全球化的阶段
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近代前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建立
新中国成立初期制度化、体系化
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发展、实质突破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中国与经济全球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1.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2.选取表中某一个时期进行阐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 “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汉大兴兵伐匈奴,山东水旱,贫民流徙,皆仰给县官,县官空虚。(张)汤承上指,请造白金及五铢钱,笼天下盐铁,排富商大贾,出告缗令,锄豪强并兼之家。
——《汉书·张汤传》
材料三: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四: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归纳并评论材料中的经济思想。要求:归纳材料中的经济思想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