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找到在世界中的位置】

地理大发现之后,世界日益被联系成为一个整体,每个国家和民族都要面对整个世界,在世界中寻找自己的位置,一个政府不再仅仅思考怎样治理自己的国家,而且还要思考怎样来面对世界,在这世界历史的转折关头,理智的人们使自己适应于世界,没有理智的人则坚持要使世界适应他自己。


结合所学知识,以18世纪的中国为例,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2019-11-06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16年高三4月调研测试(二模)历史试题
2 . 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为西班牙舰队征英的前一年;在中国是平平淡淡的一年,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学者黄仁宇从此年入手,以“大历史观”来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一书。其中涉及到的人物和事件有:

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荒诞奇迹”;已经去世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

在这年去世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

在内地已成功定居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

(注:“大历史观”,指从小事件看大道理;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观察历史的脉动;从中西的比较提示中国历史的特殊问题;注重人物与时势的交互作用……)


问题

基于以上材料,试以“大历史观”谈谈你对明朝中后期社会的认识。

2019-11-01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15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3 . 不同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不同文明、文化碰撞的时候,物质文化的交流也物化着丰富的制度文明乃至精神文明的内容。


试以汉唐、宋元、明清三个历史时期为例,叙述中外交流的历程。
2019-09-02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年上海市松江区高考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