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1684年,清廷户部设江海关(驻松江)浙海关(宁波)闽海关(泉州)粤海关(广州),监管货物出入和收取关税。此外,清廷还允许欧洲各国在东南沿海指定地点设立商馆,这表明当时
A.政府严格奉行闭关锁国政策B.政府实行有条件的对外开放
C.政府突破朝贡贸易体系D.外贸繁荣促使政府对外开放
2021-03-19更新 | 325次组卷 | 22卷引用:江西省宜春九中(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历史试题
2 . 明代官员张邦奇在《西亭饯别诗序》中写道:“禁令之下,每岁孟夏以后,漳州大舶数百艘,乘风挂帆,蔽大洋而下……闽人与‘蕃舶夷商’贸贩商物,往来络绎于海上。”由此可见
A.朝贡贸易成为外贸主流B.海禁政策出现上下背离现象
C.区域长途贩运发展较快D.明代政府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3 . 清初执行了比明朝更为严厉的海禁政策。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帝宣布取消海禁,重开海外贸易,指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南京)设置海关,允许外国商船前来贸易,在这些港口沿线及邻近地区也都允许进行对外贸易。这说明当时
A.统治者对世界大势有清醒认识B.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C.统治者有限制地开放“海禁”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开放旅游,我的朋友对我说:外国人来是看我们的“古代化”。外国科学家说中国有“三宝”:长城、兵马俑和汉字。“三宝”有光明面,也有阴暗面,“长城”是伟大建设能力的象征,也是“封闲”的象征(外国人叫它“大墙”),“长城之国”就是“封闭之国”,不但整个中国围在“大墙”之中,每一座房屋、每一个街门、每一所学校,没有不是四西被高的图墙围住的,有形的围墙以外,更多无形的围墙,围住了思想:“兵马俑”是伟大组织能力的象征,从艺术看,这是珍品,从历史看,这是暴政的遗迹;“汉字”是伟大文化传统的象征,不是现代文明的利器。

我的朋友说:文明古国的“现代化”是一场脱胎换骨的革命,“封闭”要改为“开放”,开放要开放竞争和开放思想:“专制”要改为“民主”;“教育”要摆脱“教条”,既要摆脱古代教条,又要摆脱现代教条。这等子说要拆除长城,打破兵马俑,否定汉字神秘感。

——周有光《中国有三宝》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东印度公司英国船只对华贸易表(1664—1753年)(单位:只)据此可知,当时
时间厦门舟山广州澳门
康熙3年—康熙61年2214505
雍正元年—雍正13年10380
乾隆元年—乾隆18年01780
总计23141565

A.“一口通商”逐渐形成B.政府注重对广州的开发
C.广州的对外贸易环境好D.雍正年间海患问题突出
6 . 1686年,清政府设立广州十三行。从官府的角度来说,十三行是外商的代表;从外商的角度来说,十三行又是清政府的代表。行商是得到官府承认的唯一合法机构,因此,“通过行商采购的货物,必须由行商抽取一部分手续费,然后以行商的名义办理出口报关”。这表明清政府
A.禁止中外贸易往来
B.维护外商经济利益
C.重视海关税收征收
D.废除闭关锁国政策
2019-04-08更新 | 254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1
7 . 明隆庆初年,“ 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2019-01-30更新 | 3426次组卷 | 52卷引用:2015届福建福州一中高三上期开学质检历史试卷
8 . 中国古代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郑和下西洋时达到了顶峰。然而,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访问清朝时“惊奇地发现中国的帆船很不结实,由于船只吃水浅,无法抵御大风的袭击,中国船的构造根本不适应航海。”导致当时中国造船技术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下降
B.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C.中国致力于内河航运的发展
D.西方把蒸汽机运用于造船业
2016-11-27更新 | 1052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