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土地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历史研究认为,均田制是在北魏政权与地主不断斗争以及北魏政权采用超经济的力量强迫中原地区小农接受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如果单靠当时中原地区地广人稀的客观条件,均田制是不可能实施的。据此可知(     
A.均田制严重损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B.均田制没有满足小农的土地要求
C.强大皇权是均田制得以推行的保障D.土地不是均田制推行的必要条件
2023-03-11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公元前645年,晋国实行“作爰田”,其本义就是把原先的公田全部或部分分给国人,国人不再承担籍田的力役负担,而改为缴纳土地税,即由承担力役变为缴纳实物。这说明当时
A.晋国人地矛盾进一步加剧B.统治者的剥削方式发生改变
C.土地私有制得到普遍确立D.分封制遭到破坏并逐渐瓦解
3 . 战国时期,魏国考选武卒,中试者“利其田宅”;吴起任魏国“西河之守”时,为攻秦国小亭,以“上田”为悬赏;秦国颁行二十等爵制,一级爵位可得田一顷。这表明当时
A.统一趋势日益加强B.选官标准发生变化
C.新统治秩序已确立D.土地私有得到认可
2021-12-16更新 | 135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12月抽测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北魏实行均田制,每一丁男丁女在及丁年龄内可授露田40亩,备耕田40或60亩,每一丁男另授桑田20亩,子孙可以承袭,具有永业性质。据此可知,北魏均田制
A.根本上抑制了土地兼并B.有利于江南的农业开发
C.利于国家对小农的控制D.目的是对无主荒地开发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管子》中对“履亩而税”有简略的记载,它是指从西周后期到商鞅变法为止,以实行井田制形式下的租税改革,视土地的美恶及年岁的丰歉而征收田税。依此可见“履亩而税”
A.推动了铁器和牛耕的出现B.标志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C.实现生产关系的根本调整D.有利于新生产方式的出现
6 . 南朝刘宋时期的占山护泽令规定“其官品第一至于第九,各以贵贱占田”“若先已占山,不得更占;先占阙少,依限占足”;在之后又下诏“先占不足者的普通百姓,可依法占足山泽”。据此可知,该措施
A.促进了国家的统一B.局部限制了土地兼并
C.破坏了九品中正制D.加速了经济结构转变
7 . 北魏时期均田制规定,男子、妇女、奴婢和牛都可受田。到了隋唐时期,妇女、奴婢和牛都不再受田。这一变化反映了
A.土地国有化程度逐渐降低B.妇女的社会地位逐渐降低
C.奴婢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D.提升了男子的社会的地位
2021-11-08更新 | 132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四校2021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现存有一份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户主名为郑恩的户籍资料。资料中列出了郑家老小每一口人的自然信息,并详细地标出了各人所受的田地面积、位置、东西南北界线所在;同时规定“户籍三年一造,正月上旬开始造籍,县司收集前簿之后三年内的土地情况报告,到州按规定格式编造”。这说明唐代
A.有效地遏制了土地兼并B.均田制巩固了封建统治
C.政府注重对土地的管理D.政府财政收入不断增加
9 . 周代的井田土地权归君王所有,个人不得买卖,只可继承。对不遵守国家法纪,反抗君王者和不忠不孝者,要削夺他们的田地。这些规定
A.客观上缓和了阶级矛盾B.有利于土地私有制确立
C.助长了土地兼并的现象D.以政权力量维持井田制
10 . 唐前期,土地所有者先到本人籍贯所在地申报,当地政府检验其身份证明,然后对照户籍资料检查申请人的“永业田”情况,上报上级州政府检勘,州政府审核无误后,再将申请人的土地数量、位置、土地边界写入户籍资料中。这一做法
A.禁绝了土地买卖行为B.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C.旨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加速了田庄经济的瓦解
2021-09-25更新 | 274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重点高中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