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户叫“匠户”。唐代工匠要在官营手工业作坊 内定期服役,宋代时匠户被宫府强制役使,元代时工匠被编入专门的“匠籍”,明代 时匠户要到官府轮班服役,清朝顺治年间废除“匠籍”。元代时编入“匠籍”的工匠
A.可以改变户籍并且能够自由流动B.在轮班服役之外可以自由经营
C.只能在长安的“东西织室”做工D.必须世代相袭且不得脱籍改业
2 . 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者,倍其赋”。此规定
A.顺应了传统的宗法制度B.彻底瓦解了宗族大家庭
C.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3 . 汉代实行编户齐民(平民)制度,户籍标明姓名、年龄、籍贯、爵级、肤色、身高、家口、财产等项目其中入户人数最多的是自耕农民。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抑制土地兼并B.保证政府税收C.缓和社会矛盾D.增加农民负担
4 . 苏轼说:“自两税之兴,因地之广狭痔胰而制赋,因赋之多少而制役。户无常赋,视地以为赋,人无常役,视赋以为役,是故贫者鬻田则赋轻,富者加地则役重。”苏轼认为两税法
A.缓解了政府财政困难
B.体现了税制公平原则
C.使土地兼并更加严重
D.进一步加剧贫富差距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沉重的徭役B.沉重的赋税C.水旱灾害D.农业技术的落后
6 . 据明崇祯《松江府志》记载:“棉布虽松江所产,旧亦不多,故无其额。自二、三十年来,松江之民多倚织布为生,见今征粮折棉布(将国家所征的粮食税折合成棉布征收)。”记载的这一现象
A.客观上有利于松江棉织业发展
B.反映明代由抑商转向重商
C.说明工商税已成明代税收主体
D.表明政府扶植民营手工业
2016-11-27更新 | 235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则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此制度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某种社会现象。从材料中可以判断,此社会现象是
A.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
B.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
C.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
D.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
2016-11-27更新 | 301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5-2016学年四川省双流中学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
9 . 关于“匠户”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便利统治者征调各类工匠       ②严重束缚劳动者的创造性
③该制度下,匠户无人身自由   ④该制度下,匠户子孙可以脱籍改业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016-11-18更新 | 8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四川省乐山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10 . 据史料记载,唐初诏令男20岁、女15岁即要结婚成家。唐玄宗又敕令,男15岁、女13岁,听婚嫁。“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该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人口增长B.稳定地方秩序
C.完善政绩考核D.增加政府收入
2016-07-26更新 | 155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6届四川省营山县回龙中学高三12月检测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