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学者齐涛指出,中国古代土地赋役制度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特点是税人与税地的合一;第二阶段的特点是以人户为税基占主导;第三阶段的特点是以土地为税基占主导。以下关于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演进的标志性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发生于唐开元年间B.发生于唐天宝年间
C.扩大了税收的名目D.扩大了收税的对象
2 . 北魏均田制规定:露田种植谷物,不得买卖;桑田种植桑榆枣树,不须交还国家,可出卖一部分。受田的农户需交纳粮食和布帛。唐代均田制则要求口分田一般不得买卖,永业田可传子孙,一定条件下都可出卖,受田者交纳粮绢布麻。这说明(  )
A.土地兼并问题彻底缓解B.小农经济受到巨大破坏
C.社会贫富差距明显缩小D.农民利益得到一定保障
2022-03-14更新 | 292次组卷 | 17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南北朝时期实行租调制,按户征税。北宋时“客户起移,不须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毕日,商量去取,各取稳便”。明代将力役改为雇役,役户只要缴纳一定银两,便可免除役劳,而由官府雇人代役。这些变化反映了
A.政府管理职能渐趋弱化B.人身依附关系渐趋松弛
C.重农抑商政策逐渐减轻D.土地兼并之风逐渐杜绝
4 . 590年,隋朝发布诏令,将府兵制下的职业军人一律改为编户,有事时应征出战,战事停罢之后,散归本籍,和一般民户同样地垦田、纳租课。这一诏令的施行
A.增强了军队战斗力B.有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
C.加速了隋朝的灭亡D.促进大土地所有制形成
2021-09-29更新 | 795次组卷 | 16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蠲免是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地方民力对百姓应征赋税的免除。清朝的蠲免,除“偏灾赈蠲外,凡逋负(拖欠赋税)之在民者,与银谷食种之贷而未收者,遇国家庆典,或巡幸,或军兴,辄止勿责”。据此可知,蠲免政策旨在
A.减轻地方财政负担B.稳定地方社会秩序
C.遏制地方官员贪腐D.提高民众生活水平
2021-09-27更新 | 8240次组卷 | 78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下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学者齐涛指出,中国古代土地赋役制度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特点是税人与税地的合一;第二阶段的特点是以人户为税基占主导;第三阶段的特点是土地为税基占主导。其中体现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演进的标志性制度的确立是在
A.商鞅变法时期B.隋炀帝时期C.唐玄宗时期D.唐德宗时期
7 . 1289年,元政府在广泛种植木棉的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这
A.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B.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D.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
2021-06-09更新 | 7945次组卷 | 68卷引用:云南省衡水教育集团十二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清初,闽浙总督兴永朝推行粮户归宗改革。据(合户始末)记载,其主要内容为“册内各去里甲名色,听均甲.立户自便"。所谓“各去里甲名色",指的是废除了里长户和甲首户的区分;所谓“均甲”,是均匀里甲的赋役负担;所谓“立户”,即是准许设置花户,直接向政府交纳赋税。这一改革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废除了里甲制度B.刺激了人口增长
C.促进了商业发展D.保障了赋役征收
9 . 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一趋势
A.促进农产品商品化B.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C.放松人身依附关系D.消除阶级对立关系
2021-02-07更新 | 222次组卷 | 22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唐朝后期推行两税法: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资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这一政策(  )
A.放松了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控制B.导致了唐代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C.与租庸调相比,税制更加繁杂D.巩固了封建国家的土地国有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