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租佃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北宋统治者认为,“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尔!级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种认识直接导致了
A.不抑兼并不立田制
B.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C.三冗两积问题突出
D.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据加藤繁先生考证,天禧五年(1021年)客户有3708994户,占总户数31.9%;元丰三年(1080年),客户4743144户,占总户数36.4.%,并由此推知宋代四处租借土地的客户大约占人口总数1/3。材料现象主要由于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租佃关系的盛行
C.政府调整土地政策D.宋代经济严重衰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明代中叶以后,押租制流行,佃农交纳租金才能佃种地主的土地,俗称“买耕”。佃农的佃权,可以有偿转佃和出典。这反映了当时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土地经营权的商品化
C.小农经济逐渐瓦解D.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4 . 明清时期,出现了很多地主移居城市生活的现象。清代文人方苞曾说,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这一现象表明(     
A.资本主义农场出现B.城镇化快速发展
C.城乡差别逐步消除D.租佃关系日渐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在永佃制下,地主只能收租完粮,无权随意增租夺佃或干预佃农耕作,而佃农则可依约退回、转租或典卖佃权。田底、田面可分别转移,其前提是,田面转移不影响地主收租,田底转移不影响佃农耕作。这一现象反映了
A.人地矛盾尖锐
B.租佃农民抗租减租斗争兴起
C.佃农经济独立
D.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佃农是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他们有一定的劳动工具及生产和生活资料。魏晋南北朝时,他们被列入豪强地主家籍,自由受到限制。唐宋时代,佃农阶层日益扩大,于是封建政权将他们列入户籍,取得封建国家编户的地位。这一变化
A.增加了政府掌握的土地数目
B.减轻了佃农对地主的依附
C.限制了小农经济的持续发展
D.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明清时期永佃制盛行,佃农在不拖欠地租的条件下,有权“不限年月”“永远耕种”,地租率相对稳定,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使用权,地主则失去了和土地的直接联系。这一现象
A.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瓦解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C.说明农民摆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D.加速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2019-08-11更新 | 567次组卷 | 36卷引用:江西省玉山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考前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中国古代对于“农民”的称呼,青铜器上有“臣”“众”,先秦文献有称“野人”,秦汉有称“夫”“仆”,魏晋时称“田客”“部曲”,宋元明清时称“庄客”“佃”“农民”等,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源于
A.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B.农业生产工具的革新
C.农业赋税制度的变革
D.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
2019-07-26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县三中高三一轮复习历史日日清:第三单元第6讲考点2明清经济的发展与迟滞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张履祥《补农书·总论》中说:“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田十亩,故田多者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赁田以耕,亦其势也。”此现象主要反映了
A.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出现
C.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D.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增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