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租佃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下表主要总结了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的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朝代夏商周秦汉魏晋宋元
称谓臣、人、众、野人夫、仆田客、部曲佃客、庄客、农户

A.自给自足封建小农经济的形成
B.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
C.历代赋役制度的改革
D.农民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
2019-05-28更新 | 771次组卷 | 34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年上学期期末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与前代家内服役大都由世袭奴婢承担不同.宋朝更多地来自雇佣;宋朝无地农民也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较少承担契约关系以外的杂役。这种变化
A.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B.松弛了人身依附关系
C.增进了社会公平正义D.淡化了阶级门第观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客户”在唐朝前期主要指流浪或客居他乡的民户;北宋时期则指“不占田,借人之牛,受人之土,佣而耕之”的农民。这反映了唐宋时期
A.土地政策发生变化B.农业生产逐渐衰败
C.农村人口流动频繁D.雇佣关系开始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代官田招佃,往往张榜招募流民,采取自愿原则,并订立租佃契约,同时规定如果佃农不愿继续承佃,要求退佃和迁徙,官府不得无理阻拦。据此可知当时
A.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B.中央对地方权力失控
C.租佃双方毁约现象严重
D.土地兼并现象的严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朝中后期,在摒建龙溪、南靖、长泰、云霄,漳浦、平和等县,佃户向地主交纳“粪土银若干,名曰“悃头银”,从而获得长期佃种的权力,使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这种现象表明
A.农业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C.农民土地私有制形成D.“重本”政策松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明初,佃农有永久耕作权,“如不愿耕,将原田送还业主”。明中后期,永佃农将“田面权”(土地的经营、使用权)“私相授受”。取得田面权的佃农,在法律和实际生活中,与田主“平等相称”。这主要是因为
A.政府保护永佃农的利益B.社会阶层的流动
C.地主土地所有制的衰落D.商品经济的冲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明朝时“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地主与佃农之间,“交租之外,两不相问”。此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A.地主与佃农间存在雇佣关系B.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
C.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D.租佃制抑制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
2020-06-01更新 | 97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5届福建漳州平和县一中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明清时期,我国南方各地农村土地租赁中出现“永佃”的现象。如浙江临海县:“地方乡例,租人田种,原有佃价与田主的,佃户无钱,把佃田转佃别人,不拘年月,原许原佃赎回耕种的,若田主把田卖与别人,仍旧是旧佃户耕种还租,叫做卖田不卖佃”,这种现象在当时较为普遍。材料说明
A.资本主义萌芽在农村出现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佃户对地主人身依附弱化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二地主亦称“田面地主”,是将从地主处租来的土地转租给农民,赚取地租差额,自己不劳动的中间剥削者的俗称。宋代“二地主”大量出现,甚至屡见于政府的相关法令条文中。由此可见,宋代
A.封建政府对农民剥削加重
B.封建租佃关系发展
C.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加深
D.政府保障地主利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372年.政府颁布法令:“佃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则以亲属之礼行之”,改变元代佃户对地主“侍奉如承官府”的情况。这本质上反映了
A.宗法制是处理农民关系的主要手段B.伦理思想影响深远
C.政府法律上承认人身依附关系变化D.租佃关系更加普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