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租佃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北宋天圣五年(1027年),朝廷下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自今后客户起移,不须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毕日,商量去取,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该诏令反映出
A.农村人口逐渐转向城市B.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C.经济结构出现明显变化D.国内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封建制度确立后,中国古代的多数地主选择了租佃方式,“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佃农有了一定前承退佃自由,取得佃权的农户可以将土地转租他人,地主不得干涉佃权转让。这说明租佃方式
A.逐步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B.损害了多数地主阶层的利益
C.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D.巩固了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代,朝廷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这些现象
A.源于宋代租佃关系的普遍化
B.体现了对社会管理的无序化
C.顺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D.表明了“抑商”政策的松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