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租佃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北宋天圣五年(1027年)公布“易佃法”,规定:“自今后客户(指佃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住,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这条法令(     
A.强化了佃户的人身依附关系B.使佃户的地位有所上升
C.解决了地主佃户双方的矛盾D.遏制了土地兼并的步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北宋苏轼在他的文集中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这段记载可以反映,宋朝时
A.农村中土地兼并现象异常严重
B.佃户租种土地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C.农业生产中开始出现租佃经营
D.地主有举办民间救济的社会责任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苏轼的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
B.宋代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C.从宋代开始农村出现以租佃关系进行土地经营
D.宋代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2019-05-06更新 | 96次组卷 | 24卷引用:湖南省涟源市行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