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租佃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四川出土的东汉画像砖画像石经考证有“养老图”“收租图”“告贷图”等多种类型。下图为“收租图”的景象,可以隐约看到在粮仓前的广场之上,许多仆人正在清点装卸粮食,另有二人负责监收。“收租图”的景象可反映当时的
A.精耕细作技术B.小农经济形态C.商品贸易规模D.土地经营方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图所示现象在明代大量出现,该图反映出明代

                      “一田二主制”土地权益分配结构图
注:一田二主,即土地所有权裂变为占有权(田底)和使用权(田面),分别为两个主人所拥有。
A.政府抑制土地兼并有限B.重农政策进一步的细化
C.租佃关系的流动性增强D.土地经营效率大为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代户籍分主户与客户。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客户指没有土地的佃户。北宋初,客户占总人口40%,到1072年,客户比例下降到30%。这一现象
A.抑制租佃关系发展B.导致政府户籍管理失控
C.增加国家赋税收入D.反映大土地所有制发展
2022-01-13更新 | 2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佐证(     
A.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B.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C.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D.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
2020-07-12更新 | 6520次组卷 | 108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朝万历年间的东南省份,佃户在获得永佃权的基础上,可以对自己佃种的土地自由买卖、典押,取得与地主“同等”的地位;有的佃农将自己佃种的土地,转手租给别人,自己成为“佃主”。这个现象表明
A.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B.社会等级差距日益缩小
C.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D.土地兼并现象愈演愈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按照宋朝的户籍制度,客户直接编入户籍,成为国家的正式编户,并承担某些国家赋役,而不再是地主的“私属”。地主与客户的关系主要是土地租佃关系,还有部分雇佣关系。在土地租佃关系下,佃户(即客户)只需按契约向地主交纳地租,而不必承担其它方面的义务,地主也无权再向佃户提供任何形式的荫庇。出此可知当时
A.土地租佃关系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B.户籍制度把客户进一步固着在土地上
C.法律部分地否定原有的人身依附关系
D.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农村已经产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代整个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对于国家财富看法是“财富的来源不在于小农而在于豪强,兼并之家是‘为国家守财尔’”。在这种看法的影响下,宋代
A.租佃经济的快速发展
B.将地方财政收归中央
C.放松了对商业的监管
D.实行了二府三司制度
8 . 摊丁入亩,又称作摊丁入地、地丁合一,草创于明代,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普遍实行。其主要内容为废除人头税,客观上是对最底层农民人身控制的放松,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从社会政治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一制度
A.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C.导致人地矛盾的激化
D.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