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租佃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从汉朝到唐朝,土地兼并被视为国之大害,千方百计加以抑制。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但农作物产量倍增,工商业盛况空前,市民阶层壮大。这说明(     
A.土地兼并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B.租佃关系的发展导致政府税源锐减
C.租佃经营方式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D.不抑兼并政策导致了贫富分化严重
2022-10-11更新 | 178次组卷 | 25卷引用:2020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明朝规定,佃农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仅亲戚间例外;但在一些土地荒芜,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还常有佃户“刁悍成风”、地主“吞声茹苦”--类记载。这一现象说明
A.明朝的租佃关系普遍化B.人地矛盾影响租佃关系
C.政府决策脱离地方实际D.租佃关系改变社会结构
2021-01-11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租佃契约关系大约在两晋隋唐时期逐步发展起来,至北宋占据主导地位。安史之乱后,包括均田制在内的各种形式的国家土地所有制日趋衰落,宋朝顺应土地私有的历史趋势,鼓励和支持土地的私人占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使得宋代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再加上社会阶层流动的变化无常,使宋代土地所有权的转换非常频繁。在此基础上,宋代租佃制得到了较快发展。较之以往的庄园农奴制,在宋代租佃制下,地主与佃户间的主仆关系只存在于租佃关系中,不再具有世袭性的永久性,一旦租佃关系解除,人身依附也随之消失,佃户与田主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尽管佃户依然背负着沉重的地租负担,田租征收以实物为主,但他们基本上摆脱了地主对生产过程的干预,很大程度上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当然,租佃制的不断膨胀也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英国的圈地运动于16世纪开始大规模兴起,持续了三个世纪。较早时期的圈地是由于新航路开辟后羊毛价格的上涨促成的,许多领主买下农民的土地,领主的自营地得到扩大,将自营地作为租地农场加以出租,因此,土地多被用于放牧。在较后的时期中,为迅速发展的城市生产更多的粮食变得尤为重要,因此,被占的土地由人们用现代农业手段加以耕种。据统计,在当时的英国,面积超过100英亩的农场和牧场占多数,其在土地经营的共同特点是与市场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且以雇佣劳动为主要劳动形式,而这正是农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发展。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在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期形成了以资本主义大农场为主要生产单位的大农业经营体制,尽管圈地运动致使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土地,被迫沦为工人,但对于英国近代农业、英国社会发展而言,毋庸置疑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作用。

——摘编自石强《英国圈地运动与农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租佃制发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圈地运动与宋代租佃制的本质不同,并简析二者对本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
2020-10-0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佐证(     
A.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B.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C.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D.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
2020-07-12更新 | 6519次组卷 | 108卷引用:2020年江苏卷历史高考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魏晋时,佃农是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农民;在唐朝以后,佃农指完全失去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宋代以后佃农编入国家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须交纳丁税和负担据役。据此可知,古代佃农
A.一直都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B.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压迫刺削
C.身份和地位不断地有所改善D.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明显加强
2020-07-03更新 | 231次组卷 | 2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17届高考模拟试卷(二)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图为“一田二主制"土地权益分配结构图,“一田二主”,即土地所有权裂变为占有权(田底)和使用权(田面),分别为两个主人所拥有。其所示现象在明代大量出现。该图反映出明代
A.租佃关系的流动性增强B.重农政策进一步的细化
C.政府抑制土地兼并有限D.土地经营效率大为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胡宏《五峰集》记载:“北宋湖湘一带, 有些客户或丁口蓄多,衣食有余, 稍能买田宅三五亩,出立户名,便欲脱离主户而去了。” 以上反映了
A.土地兼并严重B.宋代租佃经营较普遍
C.坊市制度崩溃D.佃户的人身相对自由
8 . 交纳实物地租的方式中有定额租和分成租两种形式。定额租制下。“其农具、籽种皆佃户自备”,而分成租制下,“耕牛、籽种多取于业主”。有学者对乾隆年间实物地租案例进行考查,发现交纳实物地租的方式中,84.6%的是定额租,剩下的主要才是分成租。这反映出清代
A.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B.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C.定额租制成为新型生产关系D.封建小农经济发展受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与唐朝以前成片的规模巨大的地主庄园比较,宋代以后的“庄园”已经演变为分散在各地的零碎“庄田”的总和了.这种大土地趋向碎片化的过程,客观上反映了宋代
A.土地兼并有所缓解B.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有所松弛
C.自耕小农经济发展D.国家丧失了对土地及赋税的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027年,宋仁宗下:“自今后,客户(指佃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住,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栏占,许经县论详。”这表明宋仁宗时期
A.地主与佃户的关系依然紧张B.佃户隶属于地主,需要官府保护
C.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轻D.缓和了地主对农民土地的兼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