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史料记载,周厉王为了恢复王室实力,实行“专利”政策,取缔了贵族和公社成员在山林川泽之地开辟的私田,重新垄断山林川泽之利而受到了舆论指责。这说明西周晚期(     
A.分封制已趋于瓦解B.土地国有观念已发生动摇
C.土地私有得到公认D.统治者内部矛盾不可调和
2 . 如图为西周晚期的散氏盘。其内底铭文为一篇土地转让契约,记述了矢(cè)国攻打散国,周天子应散国之请派人调解,并见证矢人赔付给散氏田地、划定赔付的田地及封界,最后举行盟誓之事。这表明当时
A.青铜器的功用发生改变B.盟誓活动强化了宗法制
C.旧的井田制度已经瓦解D.传统规制出现重要变化
2022-05-17更新 | 820次组卷 | 10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语·周语)记述:周定王派人去宋国,此人在途经陈国时,看到那里“野有庾积,场功未毕”的“公田不治”景象。与此相反,一些奴隶主却尽量驱使奴隶从事荒田的开垦,使西周末期以来不在税收之列的私田急剧增加。周简王六年(前580年),晋大夫郤至公然与周王室争鋣田,双方各不相让,最后竟然到晋侯那里打官司。(吕氏春秋.异宝)记载楚国令尹孙叔教死前告诫儿子,勿受封赏的良田,只取楚、越间的寝丘贫瘠土地,如此可保长有。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二   孟子拥护封建政治之主张,皆略同孔子。孔子欲存姬周以复兴封建;孟子则图于移朝易姓之后,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之盛世。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经济发展呈现出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孟子两人关于封建制认识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孔子、孟子上述认识差异的因素。
2022-01-05更新 | 367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管子》中对“履亩而税”有简略的记载,它是指从西周后期到商鞅变法为止,以实行井田制形式下的租税改革,视土地的美恶及年岁的丰歉而征收田税。依此可见“履亩而税”
A.推动了铁器和牛耕的出现B.标志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C.实现生产关系的根本调整D.有利于新生产方式的出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春秋早期,“藉田以力”仍然存在,农人在种私田之外,还须共桃公田,承担力役。后来,“无田(佃)甫田(公田),维莠(狗尾草)骄骄”的现象逐渐普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劳役地租不断瓦解B.君主集权日渐式微
C.农业生产技术进步D.井田制逐步被破坏
6 . 井田制是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鲁国在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实行“初税亩”。“初税亩”者,即取消“公田”,将田按亩而税,收取十分之一。《诗经》中也有“雨我公田,遂及我私”的诗句。上述材料说明了
A.井田制逐步走向瓦解B.井田名义上由周王所有变为诸侯所有
C.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各国确立D.地制改革推动税制改革
2021-05-11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在镐京郊外南山辽阔原野里,有由王室主持开垦的大片良田。这些良田,都是经过精心的疆理,按正南北和正东西的方向,有纵横交错的大小道路和灌溉沟渠,整治成十分方正的大小相连的方块田,这就是汉代儒学家记载的周代井田。由此可见,汉儒眼中的周代井田(     
A.带有理想主义色彩B.进行合理休耕轮作
C.农夫进行集体耕作D.可以随意买卖转让
2021-04-29更新 | 10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广昌一中等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我国在西周时期“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是由与那时相适应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基础)决定的。那时的经济形态和生产组织形式已是农业国家“村社主义”的成熟形态。能体现材料中“村社主义”的内涵是(   
A.“大道之行,天下为公”B.“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C.“为田开阡陌封疆”D.“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2021-04-20更新 | 511次组卷 | 4卷引用:湘鄂冀三省七校2020-2021学年高一11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