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语·周语)记述:周定王派人去宋国,此人在途经陈国时,看到那里“野有庾积,场功未毕”的“公田不治”景象。与此相反,一些奴隶主却尽量驱使奴隶从事荒田的开垦,使西周末期以来不在税收之列的私田急剧增加。周简王六年(前580年),晋大夫郤至公然与周王室争鋣田,双方各不相让,最后竟然到晋侯那里打官司。(吕氏春秋.异宝)记载楚国令尹孙叔教死前告诫儿子,勿受封赏的良田,只取楚、越间的寝丘贫瘠土地,如此可保长有。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二   孟子拥护封建政治之主张,皆略同孔子。孔子欲存姬周以复兴封建;孟子则图于移朝易姓之后,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之盛世。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经济发展呈现出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孟子两人关于封建制认识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孔子、孟子上述认识差异的因素。
2022-01-05更新 | 363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大钊认为:“关于井田制度……为谈政者一种理想的土地制度,则确为事实,而原始经济的状态,有一个土地共有的阶段,亦确是人类生活的普遍现象。”蔡和森在《社会进化史)一书中提出“村社集团产制”,认为:“所谓三代以上(夏商周及更早的时期)的‘井田制’及以后模仿或梦想井田制而发生的‘授田”均田’班田”“限田’等制度与学说,莫不为远古集产制度(土地公有制)之遗影。”郭沫若认为孟子所描述的井田制与奴隶社会的理论是相悖的:‘土田与臣仆人民共为赐子之品物,是证明周代已经实行土地的分割,这和井田制是根本的不相容。

——摘编自孙顺顺《我国近代社会思潮中对儒家井田制的重构》

材料二     大规模的拓荒以及随之而来的荒地垦辟的完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这一历史进程的完成,一种新的土地法律制度需要建立。商鞅推行的“开阡陌”“封疆”正是实施的这种法律制度之一。“阡陌”泛指田亩间纵横交错的小径,不是亩、顷的界划。“村疆”是在田亩中划定所有权或占有权的疆界,并做上标记。固化这种权利的意义在于使人们的“赋税平”。随着战国授田制的完结,土地私有制确立起来。秦统一中国后,又在全国范围内“令黔首自实田”,从而确立了新的封建土地制度。后人评价商鞅的田制改革“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摘编自阿明《“为田开阡陌封疆”辨》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井田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先秦时期实行“井田制”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封建土地所有制在秦朝得以在全国确立的原因。
2021-11-10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九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西周实行的公田制下,国君和采邑主只许收取公田上的谷物,农夫耕种公田,不能同时供应军役。到了东周时期,公田制已不能适应战争频繁、军费巨大的新局面。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按亩数收税,自此田地有粟米之征。随着公田的废除,私田失去意义,农民间允许公开兼并,有人占田多,有人失去耕地,贫富的分化加剧了。多田人逐渐成为地主阶级,有田农夫和失地少地的农夫逐渐成为农民阶级。赋税制的变化,标志着土地所有制的变化。……这种巨大的变化,因铁制农具的使用而愈益加速。有了铁制农具,田野耕作与草莱开辟都获得前所未有的便利,东周生产力比西周提高了。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鲁国赋役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赋役制度变化的积极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