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封建土地所有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建立之初,“均给天下民田”,达到了“力业相称,细民获资生之利,豪右靡余地之盈”;唐中叶以后,“有钱则买,无钱则卖”“人从私契”成了土地转移、让渡的基本方式与基本原则。唐朝经济领域的这一转变(     
A.有利于促进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B.表明政府开始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C.迫使政府不得不对政策进行调整D.表明藩镇割据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恩格斯说:“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而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手工业发展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C.商品经济的发展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020-10-21更新 | 67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4-2015学年黑龙江鹤岗第一中学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3 . 范仲淹有诗句形容当时的农村状况,“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土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后人在后头”。南宋及其后代政客文人也不断引用这首诗,明人顾庆元撰写的《夷白齐诗话》将其收录其中。这句诗反映出
A.农村租佃关系的日趋普遍B.均田制下的农业生产发展较快
C.农产品的商品化日趋提高D.地权的转移频繁和私有化加强
4 . 北魏均田制规定奴婢授田与平民相同,耕牛也可授田。至唐初,唐高祖下令推行均田制,但取消了对奴婢.耕牛的授田。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政府掌握的土地数量减少
B.均田制度逐渐衰落
C.门阀士族势力的衰落
D.奴婢的社会地位下降
2019-08-23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8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
出处记载
《通典》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
《全唐诗补编》良田收百倾,兄弟犹工商。
《唐大诏令集》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
《全唐文》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

A.土地买卖得到法律保护
B.税收制度变革成为历史趋势
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D.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代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知推知
出处记述
《田令》“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
《全唐诗补逸》“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
《唐大诏令集》“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
《全唐文》“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致令百姓无处安置,乃别停客户,使其佃食。”

A.土地的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障
B.租佃经营基本取代自耕农经营
C.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D.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代法律规定民间典卖土地,自行立契,按则纳税,通过黄册、鱼鳞册的编制,使民田得以典卖、继承、赠予等方式流转,“田宅无分界,人人得以自买自卖”。这一规定:
A.为资本主义萌芽提供了资金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土地权属制度
C.有效解决了当时的人地矛盾
D.是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集中体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朝末年,四川一个普通的地主就占有几家佃户,浙江和福建为人佃作食力的劳动力占9/10,北京、直隶(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湖广等地的绝大部分的腴田,都被王公贵族和地主豪绅侵占。这反映出明朝末年
A.农业劳动力较充盈
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D.劳动人民生活艰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下表记述,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汉朝
记述出处
《淮南王刘安》“擅国权,侵夺民田”《史记淮南衡山王传》
(公孙贺)“倚旧故,乘高势面为郡,兴美田以科子弟宾客”《汉书公孙贺传》
(张禹)“内殖货财,家以田为业,及富贵,多买田至四百顷“《后汉书张禹传》

A.官员经济贪污现象盛行
B.封建土地私有趋向破坏
C.自耕农的数量日益减少
D.因家重农政策执行乏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汉书·食货志》载:“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这段话主要反映了
A.土地兼并的危害性
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C.自给自足的落后性
D.土地私有的合理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