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封建土地所有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初,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唐中期以后,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难以维持。780年,唐朝改行两税法。这一变化表明唐朝中期以后
A.赋税制度改革能够有效缓解土地兼并
B.土地制度变化影响赋税制度变化
C.抑制兼并是政府增收的主要途径
D.赋税制度变化影响土地制度变化
2022-06-25更新 | 262次组卷 | 57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林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北魏始行的均田制一直推行至唐朝中叶。均田制以土地国有、计口授田为原则,摧毁大族豪强的庄园经济,使一批自耕农和庶族地主得以产生,并参与分享文化和权力。均田制的推行
A.抑制了土地买卖与兼并之风B.有利于推动选官制度转型
C.铲除了藩镇割据的经济基础D.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战国时商鞅“废井田,开阡陌”标志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正式确立。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
B.奴隶制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
C.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021-11-21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土地买卖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所有买卖土地的行为,都需要经过向所属官府提出申请,年底解除其权利义务关系。如果没有文牒便进行买卖,将没收交易所付金额,将土地还给原主。唐朝土地买卖只有到了年终才能彼此除附,这里的原因在于,唐朝政府推行均田制,收授土地始于每年十月,毕于十二月。而买卖土地亦是到年底才能实现权力义务的真正转移,与官府收授土地的时间一致。买入的田产不得超过永业、口分田的受田规格,年终除附便于官府统计每年每户所占土地是否超出律令限制。

——摘编自马艳婷《从土地流转看唐朝土地制度及其出路》

材料二宋代的土地私有化程度不断提高,奉行不抑兼并、不立田制的土地政策。在宋代,民间土地.可以随意买卖,人民是土地的主人。土地作为交易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并且政府颁布了很多关于土地买卖的法令,并对土地所有权的保护做出了特别的规定。如借助输钱印契(向政府购买正规的土地交易文书)确认对土地所有权的保护,规定禁止土地侵权的行为,对侵犯土地权利的行为进行处罚。

——摘编自侯加永《宋代的土地流转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土地政策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土地政策变化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进行税制改革,如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这一时期的改革(  )
A.巩固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度B.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趋势
C.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实践运用D.促进了土地私有制度的发展
2021-06-23更新 | 104次组卷 | 2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井田废,田非耕者之所有,而有田者不耕也。耕者之田资于富民,富民之家地大业广……是以田者日累其半,以至于富强;耕者日食其半,以至于穷饿而无告。”苏轼认为废井田
A.促使土地数量增加
B.有效遏制土地兼并
C.有利社会合理分工
D.加大社会贫富差距
7 . 北魏时期实行均田制,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十二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这一政策的实施
A.使土地得以自由买卖B.直接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
C.使小农经济有所恢复D.彻底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初均田制规定:丁男及中男每丁永业田20亩,口分田80亩。口分田在农民死后要归还国家,由国家另行分配;永业田则永远归农民所有,可以传给子孙,也可以自由买卖。据此并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施的前提是政府手中有大量的无主荒地
B.属于土地私有制,全部受田可以自由买卖
C.受田农民必须缴纳租税,承担徭役和兵役
D.往往随天灾人祸、土地兼并而不得不废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代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知推知
出处记述
《田令》“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
《全唐诗补逸》“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
《唐大诏令集》“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
《全唐文》“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致令百姓无处安置,乃别停客户,使其佃食。”

A.土地的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障
B.租佃经营基本取代自耕农经营
C.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D.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
10 .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
2019-01-30更新 | 9038次组卷 | 166卷引用: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