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封建土地所有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认为,均田制是中国封建土地制度的一种补充形式。它是在北方土地特别荒芜、自耕农特别稀少的情况下产生的特殊的土地制度。与均田制相关的赋税制度是(     
A.两税法B.庄园制C.租调制D.初税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王莽颁布“王田令”,要求按照《周礼》的井田制模式,实行“均田”。汉光武帝刘秀下诏命“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作为征收田赋和征发徭役的依据。据此可知两者旨在
A.实行土地国有B.限制土地兼并C.减轻农民负担D.打击豪强地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北魏始行的均田制一直推行至唐朝中叶。均田制以土地国有、计口授田为原则,摧毁大族豪强的庄园经济,使一批自耕农和庶族地主得以产生,并参与分享文化和权力。均田制的推行
A.抑制了土地买卖与兼并之风B.有利于推动选官制度转型
C.铲除了藩镇割据的经济基础D.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田界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允许土地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
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
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
2021-12-27更新 | 292次组卷 | 56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土地兼并这一问题在宋朝得到基本解决
B.宋朝统治者通过实施土地兼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状况
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朝社会发展的要求,促进了宋朝的长治久安
D.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2021-12-08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唐朝初年实行均田制,有学者认为唐初均田制的实质是“乃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权属于国家,官僚、地主、百姓等臣民依照一定的标准和条件,均平占有土地的制度。……而宋代土地私有制空前发展,所谓“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土地兼并盛行,形成“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卓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的严重不平等现象。据此理解合理的是
A.宋代贫富分化加剧导致社会矛盾尖锐
B.宋代经济制度及运行方式更注重效率
C.宋代官僚机构缺乏对经济的有效管理
D.宋代的商品经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从汉朝到唐朝,土地兼并被视为国之大害,政府千方百计加以抑制。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到了宋真宗时期便出现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工商业盛况空前,市民阶层壮大。这说明宋朝的土地政策
A.释放了土地私有的活力B.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确定了赋税役征收依据D.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
8 . 有人认为:社会发展状况决定了土地制度的取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孟子滕文公上》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汉书食货志》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民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唐会要租税》凡天下丁男,给田一顷……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又称永业),余以为口分。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以上观点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9 . 《吕氏春秋·审分》记载:“公则作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开始瓦解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10 . 全面准确地理解史料是史料教学的首要要求,而史料对比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某位同学在研究先秦农业发展时,摘录了下面如表的材料。比较表格内容,可以得出最合理的推论是
A.广泛使用了铁犁牛耕B.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出现
C.农民在田间集体耕作D.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和逐渐确立
2020-10-14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五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