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封建土地所有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隋炀帝时,势倾当朝的左卫大将军、许国公宇文述占田违限,刑部尚书李园通“判字文述田以还民”。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农民经济负担减轻B.严刑峻法思想推行
C.官员特殊权益消失D.均田制的贯彻实施
2022-08-30更新 | 2956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通史版课时夯基专题练-中国古代史2-1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演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田界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允许土地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
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
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
2021-12-27更新 | 292次组卷 | 56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单元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战国时期的授田制是以土地国有为前提,通过国家权力进行调配,按照一定标准将土地直接分给个体农户耕种,使农业生产者与耕地紧密结合的求。并由国家直接向农户征收赋役的一种土地分配形式。它包括制土分民、计户授田、计市标税等几个方面。材料表明授田制
A.促进了小农经济的确立B.使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C.推动了地租形式的改变D.缓解了井田制的瓦解过程
2021-06-09更新 | 374次组卷 | 5卷引用: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2023届山东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北魏实行均田制,授田对象和数量如下表所示:
土地类型男夫妇人
露田40亩20亩40亩20亩30亩
桑田20亩20亩
麻田10亩5亩10亩5亩
公田刺史15顷,太守10顷,县令、郡丞各6顷

据表可知,北魏均田制(     )
A.推动租佃关系的发展B.加剧了土地兼并
C.兼顾了各阶层的利益D.推动江南的开发
2021-04-28更新 | 134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二考点04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A卷-纲要上-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代均田令规定,官吏和勋官可以按照品级占有数量不等的官人永业田和勋田;还规定宽乡有剩田处可以占田过限。这些都给地主官僚多占田地提供了合法的根据。据此可知,唐初期
A.自耕农的数量急剧减少B.均田授田以官僚为主要对象
C.客观上利于均田令推行D.实行了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井田制瓦解于春秋战国时期,但董仲舒曾大加赞赏,以儒家自居的王莽也试图恢复井田制,甚至朱熹在自己的著作中也对其称慕不已。这种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A.儒家学者的复古主义倾向尤为明显
B.井田制是中国古代实施仁政的标志
C.封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内在矛盾
D.井田制是一种适合古代中国的制度
2020-11-13更新 | 117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一考点0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B卷-纲要上-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
A.井田制得以恢复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D.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敦煌文献中唐天宝之前户籍上没有自买田的记载,而天宝六年(747年)以后,户籍中买田的记载明显增多。这说明当时
A.均田制日益遭到破坏B.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C.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D.西北农业生产力衰退
9 . 中国传统社会曾出现过数次由中央政府颁布并推行全国的田制,如秦汉授田制、曹魏屯田制、西晋占田制、隋唐均田制。上述田制下的土地所有权属于
A.国家
B.自耕农
C.地主
D.佃农
2019-07-2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三一轮复习历史日日清:第一单元第4讲考点1魏晋、隋唐的经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元时期,政府规定买卖田地皆须经所部官司申请“文碟”,作为转让产权的依据,经有司批准后即可买卖。这一规定
A.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表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C.推动租佃关系日益规范
D.限制了土地买卖的进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