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封建土地所有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唐朝均田制下,一个丁男可以分到100亩地,一年收获粟谷3万斤,脱壳后得粟米至少1万斤。以一人一天吃2斤米计算,一人一年吃掉约800斤,向朝廷缴纳不过200斤,再加上其他税收,剩余部分完全可以保证一家5口生活无忧。这说明农民当时(     
A.生活基本可以保障B.劳动时间得到一定保障
C.获得了土地所有权D.人身依附关系不断松弛
2023-04-21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东汉末,思想家伸长统和荀悦都提出过恢复井田制的主张,但无法推行。西晋时颁布占田令,限制了占田的数量,此后南北朝的诸多政权均有类似主张和措施。这反映出的现实问题是( )
A.土地兼并泛滥B.商品经济萎缩C.边疆危机加剧D.割据势力崛起
3 . 北魏在太和改制(孝文帝改革)后不到半个世纪就灭亡了,但是北魏创建的均田制并未成为随葬品。东魏、北齐、西魏、北周及此后的隋唐大帝国也都实行过均田制。这说明(     
A.后世统治者因循守旧B.均田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C.制度发展具有延续性D.北魏制度建设高度成熟
2023-02-1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晋武帝公布的占田法令中,规定了官吏和士族占田荫客的数量,一个一品官,可以占有土地50顷和佃客50户,衣食客3人。国家还给品官和士族以菜田或厨田。这些措施(     
A.加强了国家对土地的控制B.使世家大族获得了政治特权
C.有利于大土地所有制发展D.推动了门阀政治的迅速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朝后期,黄河流域逃户现象严重,户籍制度名存实亡;相较于唐朝前期,不仅中央及地方政府缺乏整顿户籍的强力举措,而且官吏大都对户籍整理工作表现出缺少责任心的态度。这些现象出现的制度背景在于(     
A.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瓦解B.官员选拔侧重诗词歌赋
C.“道”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D.乡里制和保甲法的实施
2022-11-13更新 | 302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秦国大将王翦率军伐楚之前,为免秦王嬴政的疑心,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秦王问其故,王翦以“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作答。出征途中王翦又五次遣使者向秦王要求封赏田宅。据此可推知,秦国
A.武官势力威胁君主集权B.军功授爵制度已经被废除
C.中央集权统治面临危机D.封建土地私有制得到推行
7 . 北魏时期均田制规定,男子、妇女、奴婢和牛都可受田。到了隋唐时期,妇女、奴婢和牛都不再受田。这一变化反映了
A.土地国有化程度逐渐降低B.妇女的社会地位逐渐降低
C.奴婢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D.提升了男子的社会的地位
2021-11-08更新 | 131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四校2021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研究表明,秦朝时期由军功或世袭而取得土地所有权的“身份性地主”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由大工商业者投资于土地或富裕的庶民通过购买土地而形成的“非身份性地主”并不多。这说明当时
A.身份等级相当森严B.贵族势力日益加强
C.实行重农抑商政策D.土地买卖规模有限
2021-07-1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明末,山西全省上好的田地,几乎全为宗室所占;河南土地则“半入藩府”。顾炎武也曾说江南“有田者十一,为人佃作者十九”。材料所述现象说明当时
A.土地集中现象严重B.政府鼓励开荒
C.宗族势力十分弱小D.租佃关系萌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西汉末期,政府规定:诸王、列侯以至吏民占田以30顷为限;诸王占奴婢最多不超过200人,列侯、公主100人,以下至吏民30人。此举一出台即遭到强烈反对而被束之高阁。这反映出
A.王国问题日益严重B.豪强兼并难以遏制
C.门阀世族把控政权D.中央集权遭到挑战
2021-06-0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合测评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