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辟新航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欧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远洋贸易的航线,引起了商业革命,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来。对亚洲航线的寻找,把他们带到了西半球和辽阔的太平洋,使他们能够把世界各地区通过便捷的贸易网络连接起来。粮食作物、牲商品种与人类移民也漂洋过海,极大影响着全世界。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善了人类的营养状态,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大量移民和人类群体的迁移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加速了世界人民的交融。商业革命又是国家间政治权力的转移。随着财富的转移,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迅速崛起,成为早期欧洲最强大的“民族国家”,之后尼德兰取代西葡两国成为海上“马车夫”,英国成为商业革命的最终获利者,欧洲的航海探险、远洋贸易网络使得各地区相互依存,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等

材料二   16-18世纪,地理大发现掀起西欧商业革命的热潮。其时中国对外贸易的拓展,表明中国也参入了这一场商业革命之中,而且被西方称为“遥远的国度工厂”。从隆庆元年(1567年)至明末,明朝部分开放海禁,海外贸易有了长足发展。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取消海禁,北起辽宁南至广东,大小港口有一百多处,吸引着各国商船赴华贸易。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据史料记载,这一时期中国出口的商品有236种之多,其中手工业品137种,占总数的一半以上。生丝、丝织品出口最多,其次是瓷器和茶叶等。中国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这在世界贸易史上实属罕见。但这场商业革命在中国并未完成,只不过是一场未完成的革命。

——摘编自唐文基《中国商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商业革命的表现及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被西方称为“遥远的国度工厂”的原因,并指出商业革命在西欧和中国导致的不同结局。

3 . 在历史研究中,新航路的开辟这一历史事件又被称为“地理大发现”、“探索时代”、“大航海时代”等。这些表述
A.丰富史料实证
B.含有时空观念
C.彰显家国情怀
D.属于历史解释
4 . 美洲很多国家将10月12日命名为哥伦布日,并在这一天举行活动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但在美国一些地区,如加州伯克利,这一天被称为“原住民日”。委内瑞拉从2002年开始把这个节日称作“原住民抵抗日”。这说明
A.人物评价没有客观标准
B.历史是非模糊莫辨
C.不同立场影响价值判断
D.观念冲突难以弥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社会的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全都变了:水手成了最令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各种游记成为畅销书;商业精神大大加强。而这些观念、习俗变化的轨迹都强调了人的价值作用。”对该现象本质原因的分析最准确是(        )
A.新航路开辟导致欧洲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巨变
B.文艺复兴为探险家提供精神动力——人文主义
C.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
D.资本主义萌芽引起欧洲社会广泛变化
6 . 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块石座铜碑。碑的下面有这样的文字:“……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于1522年9月6日完成第一次环球航海”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入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由此我们可以做出以下判断:
A.对历史人物的价值判断具有随意性
B.纪念碑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互相矛盾
C.对历史人物的价值判断具有相对性
D.纪念碑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够客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