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相应于工业革命,则是新的资金筹集与利润分摊的机制出现。银行存储与投资、合资股份公司与证券市场(股市)、大宗运输与仓储、分摊风险的保险制度等,凡此均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运作方式。中世纪的欧洲城市与明清时代中国一样,也有巨商大贾,也有货币汇兑与储存借贷,也有大宗货运,但都没有现代资本主义的金融调度与市场机制以吸收民众的储蓄余财。资本主义与工业生产相当于一体的两面。这一全新的现代经济形态由西欧推广。这一经济形态冲击了每一个人的生活,人们已不能离开“市场”,不仅生活资源来自市场,流向市场,每一个人的劳动力与聪明才智也都体现在市场上。“市场化”成为人类生活的全部。工业革命不仅推动了机器生产,也将每一个人都推入巨大的生产系统中。人们不是在操作机器,而是在操作过程中与机器融合,成为机器的一部分。

——摘编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提取材料中的部分或全部信息,围绕“工业革命的影响”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 . 1860年,美国南方的棉花产量达到384.1万包,比1808年的7.32万包多几十倍。同年,玉米产量为8.388亿蒲式耳,也多了几十倍。这一时期美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主要源于(     
A.黑人奴隶制度的废除B.工业化的持续推进
C.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D.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2024-05-1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酒泉市高三下学期5月三模历史试题
3 . 实用科学研究的代表人物西门子集工程师、发明家、大企业家于一身,他创立了著名的西门子公司。此外,西门子还于1886年创办了国立物理技术研究院。西门子的经历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A.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B.欧美多个国家同时发生
C.重化工业占主导地位D.垄断组织推动技术创新
2024-05-12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学者指出:欧洲的优势在18世纪末变得明显起来,遭受欧洲帝国主义侵略的人们发现难以抵抗侵略者,因为侵略者乘坐蒸汽船,带有抗疟疾的奎宁,装备钢枪钢炮。这段话主要反映了(     
A.医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历史发展
B.工业革命对欧洲殖民扩张的作用
C.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统治地位的确立
D.炮舰与廉价商品是殖民侵略的主要方式
2024-04-08更新 | 31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指出:工业革命对英国教育的影响处于一个缓慢释放的过程之中;以追求高深、普遍学问的高等教育在这个阶段与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疏远;工业革命对教育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初等教育阶段,而且需要以家庭为媒介发生作用。这一观点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工业革命阻碍了教育的深入发展B.家庭对社会的影响力提升
C.政府教育政策不符合社会的需要D.科学与技术尚未紧密结合
6 . 17世纪后,欧洲“文明国家”逐步建立了一套国际法体系,并将这套国际法作为区分“文明国家”和“野蛮民族”的标准。19世纪这套欧洲法系又迅速从欧洲扩展到世界各地。欧洲法系扩展到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B.工业文明的产生和发展
C.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扩张D.民族民主解放运动兴起
7 . 1829年,在利物浦到曼彻斯特的铁路尚未建成之时,主管人员拿出500磅的奖金,奖励“对现有蒸汽机车的重大改进”。这一比赛吸引了超过10000人参加,如图是参赛机型之一、由利物浦一位律师发明的“轮足机”。这反映了当时(     
A.技术创新得到国家政策支持B.民众成为科学技术创新主力
C.英国社会创新氛围较为浓厚D.技术创新推动工业生产发展
2024-03-20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8 . 史学家莫克尔在考察工业革命期间需求增长的相关证据时,收效甚微。他发现需求增长对于工业增长产生明显刺激作用的唯一案例,是棉制品行业:对于棉制品的需求增长,推动了人们千方百计地提高该行业的产量。材料说明(     
A.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需要重估B.工业革命的历史研究逐渐深入
C.工业革命的首要起因已经确定D.工业革命仅带动部分行业增长
2024-03-16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9 . 19世纪上半期,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利希·李斯特主张国家应对纺织业等新兴工业部门给予重点保护,对一般工业品进口规定不同税率加以限制,而对于一切复杂机器的输入应予免税或只征收轻税。这一主张的提出主要是基于当时(     
A.德国的工业相对落后B.欧洲重商主义的盛行
C.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D.各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后,工业生产的流程日益复杂,规模不断扩大,各种不同门类、不同规模的工业企业在地域渐趋集中。19世纪上半叶,伦敦、曼彻斯特创建了一批新型的大学和中等学校,这些学校把实用科学技术放在首位。城市重视教育发展,在民众间普及教育,结婚登记材料显示,1840年,城市男子中有66%的人能签署结婚登记书,1870年上升到80%。在城市化过程中,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超越了土地贵族,从18世纪下半叶起,资产阶级提出了改革议会代表的选举制度,废除保护关税制度,实行自由贸易,消除政治领域中营私舞弊现象的主张。

——摘编自王章辉《近代英国城市化初探》

材料二   1843年到1893年间,长江下游地区的城市化率从7.4%上涨到10.6%,岭南地区从7.0%上涨到8.7%,长江上游地区从4.1%增加到4.7%。当现代化的科技和资本在改变城市的同时,农村还重复着几千年前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随着差异的扩大导致了城乡之间的全面对立,使得整个社会的转型更加困难。原来的城市平民社会以农民为主体,晚清时期出现了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城市空间出现新城区、旧城区和棚户区贫民窟同时并存的现象,由此产生一系列的城市问题,给城市治理带来巨大挑战。

——摘编自顾强、张钊铭《从城市化到城市治理:晚清时期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城市化在英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晚清时期中国城市化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024-03-03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