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9 道试题
1 . 17世纪的英国,不仅购茶价格昂贵,而且茶叶供应量极小。后来,英国在东亚积极开拓,逐渐建立了较为稳定的贸易关系,1690年输入茶叶41471磅,1712年时已增长到约16万磅,1717年时茶叶已经代替丝绸成为贸易中的主要货品。这一变化得益于(     
A.工业革命提升了民众消费能力B.全球商品贸易的逐步发展
C.英国成为世界茶叶贸易的中心D.英国民众普遍接纳了茶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6、17世纪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塞维尔、尼德兰的安特卫普、英国的伦敦等城市迅速崛起,如安特卫普市内银行林立,证券交易所、股份公司、航运保险公司陆续建立起来,尼德兰、英国、法国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据此可知,当时西欧(          
A.经济格局的变化缘于商业革命B.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形成
C.资本输出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D.资本原始积累改变了生产方式
3 . 中华传统文明以农业文明为主,粮食作物有粟、麦、稻、玉米等。这些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对国家稳定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术界普遍认为,小麦原产于西亚,大约4000年前传入中国,经历了环境适应与品种改造,完成了从北方到南方的空间扩展历程。小麦的传播是在两个因素推动下完成的:其一为喜好面食的北方人南迁;其二为稻麦复种制的出现。黄河流域实施两年三熟制重在提升地区经济实力,而南方一年两熟稻麦轮作制则直接将黄河、长江两大流域连为一体。将水旱两种作物融入统一地块的同时,不仅空间上实行了南中有北、北中有南的作物分布格局,而且推动了两大流域间的文化认同与空间整合。

——摘编整理自沈为慧、赵剑锋等主编《史料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古代史》(下)

材料二   像云南这样的边远地区,玉米是在16世纪传入的。以种植玉米为主,开垦陡峻山岭的过程,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叶。最南部的开化、广南、普洱三府中,曾以疟疾流行闻名的原始森林,在道光三十年(1850年)前已被湖南.湖北、四川和贵州的移民砍伐殆尽。

——[美]何炳棣《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1368-1953年》葛剑雄译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小麦传播的不同阶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麦从中国北方传到南方最有可能发生的历史时期,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玉米在云南传播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麦、玉米等作物传播带来的影响。
2023-02-12更新 | 236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图为画家达·乌迪内于1515-1517年在意大利罗马郊区画的几支玉米苞(棒)。这反映了当时(     
A.罗马地区已种植玉米B.殖民扩张丰富了绘画题材
C.民众物质生活的丰富D.宗教改革拓宽了画家视野
2023-02-08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一)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描绘了15世纪时意大利佛罗伦萨的钱币兑换商人的形象。据此可以确认的是(     
A.佛罗伦萨是意大利金融中心B.新航路造成了“价格革命”
C.贵金属货币在此时大量流通D.新兴资产阶级开办了银行
2023-01-31更新 | 93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1世纪到15世纪末,欧洲居民赖以生存的粮食主要是小麦、大麦、燕麦、栗子等。而15世纪末到16世纪,世界上许多地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马铃薯、甘薯等被带到欧洲,补充了欧洲食物原料的不足。材料说明(     
A.欧洲农业生产力进步解决了粮食问题B.高产作物引进推动欧洲人口急剧增长
C.世界联系加强丰富了欧洲的食物结构D.欧洲居民饮食结构丰富营养摄入均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万历时期,即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陷入经济萧条,大西洋贸易衰退,以转贩中国商品为主的太平洋贸易发展为世界市场中最活跃的部分,中国商品由此大量进入世界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世界市场贵金属相对过剩与生活必需品严重缺乏的不平衡状态。这反映出明朝中国(     
A.呈现某种走向“世界史”的趋势B.已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央政府积极开拓海外市场D.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6世纪的西欧上层社会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贵族往往以来自海外的金银珠宝、茶叶香料等奢侈品的多寡作为显示社会身份高低的重要标志。为此他们不惜挥金如土甚至借高利贷,却又因为经营不善而经常无法偿还。这种现象反映了(     
A.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B.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C.传统经济关系濒临崩溃D.资本原始积累的加速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全球化时代的历史书写

作者及著作   
【美】R.R.帕尔默等《现代世界史》(1950年)该书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不同侧面,揭示了19世纪后半叶以来,欧洲文明的演进及其在全球的殖民扩张对世界的冲击。在美国高校历史类课程的实际应用中,该书逐渐成为欧洲历史或西方文明史方向的教科书。
【英】CL.莫瓦特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世界力量对比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
全书采用国别史、地区史、专题史交错的混合体例,对世界近代史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跨学科的研究,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尝试加入对当事人心理、性格等层面的分析,主线不清晰,歪曲非西欧国家、特别是亚非国家的历史。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编》
1970年)
采用全球史的视角,将1500年以来的历史分为西方崛起时的世界、西方占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和西方衰落与成功的世界三大阶段,对思想文化史、妇女史着墨不多。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2000年)以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历史事件或运动为逻辑主线来编撰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引入“跨文化交流”的核心概念,揭示文化交流与互动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影响。对历史进程的纵向演进及国别差异的横向揭示不足,对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的内在逻辑和重点内容也凸显不够。


(1)根据材料,概括国外主流世界近现代史教材的特点,并加以阐释。
(2)某中国出版社要编写一部面向全国学生的《世界近现代史》教材,请就本书编写的原则和内容提出你的建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如图是16世纪至19世纪初的某贸易航线图。据此判断甲乙航线船只运送的主要物品(     

A.甲:手工制品 乙:贵金属B.甲:丝绸、瓷器 乙:白银
C.甲:贵金属 乙:手工制品D.甲:白银 乙:丝绸、瓷器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