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市场的拓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陆贽曾任德宗朝宰相,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同时也是封建正统思想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国之纪纲,在于制度,商农工贾,各有所专”,要使他们“咸安其分”。韩愈以儒家道统继承者自居,极力主张“人益农”,提出农商“相生相养”,并肯定海外贸易的通货殖财功能。

——摘编自吴松《中国农商关系思想史纲》

材料二 帝制体系在明清商业发展中逐渐调适,由一定程度的限制,转为放任,甚至鼓励,直到实现与商业繁荣之间相互需求、支撑的结构,国家参与商业的程度也趋于加深。帝制体系与商业繁荣间的基本契合,提供了明清商业一定程度发展的条件,扩展了国家财政收入来源,也强化了帝制体制的经济基础。此种契合关系的另一面,是商业较大幅度地被纳入帝制体系控制范围,市场经济难以充分自由地演变,商人也在此环境中异化为帝制体系的社会基础明清商业与帝制体制契合发展的复杂局面,与一般所说的早期资本主义在经济上虽有若干相似处,但总体上并未进入同一社会演变轨道。

——摘编自赵轶峰《明清商业与帝制体系关系论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陆贽、韩愈的经济思想并进行简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19世纪中国政府和殖民国家对待商业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 . 1853年,某学者以印度的发展为例,阐明了世界市场的双重作用,并指出虽然落后国家在世界市场上遭遇了各种不平等待遇,但是仅仅从道义的层面谴责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或者对落后国家表示深切的同情是无益的。据此可知,该学者的观点
A.符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B.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
C.具有美化西方对外扩张的局限性D.受到了阶级立场的深刻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斯温·贝克特在《棉花帝国》中认为,欧洲人的棉纺织品贸易,把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串成一张复杂的商业网。过去四千年的棉花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这样跨全球的体系。过去也从来没有过,拿印度织布工的产品当作支付工具,到非洲购买奴隶,让这些奴隶到美洲农场耕作,生产农业产品供应欧洲消费者使用。可见,作者认为欧洲人的棉纺织贸易
A.加速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进程
B.促进了欧洲生产方式巨大变革
C.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落后
D.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2019-06-14更新 | 1645次组卷 | 28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1503年,牙买加岛人口达30万,到1548年几乎全部消失;海地岛在15世纪末人口达6万,到1548年时仅剩500人。这种变化
A.刺激了黑奴贸易的繁荣
B.是世界医疗技术落后的结果
C.反映了殖民扩张的客观效果
D.说明西欧掠夺了美洲劳动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