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市场的拓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历史地图往往能提供很多的重要信息。下图的教皇子午线(     

A.是14世纪争夺殖民地的矛盾尖锐化的表现B.虚线以西的一切土地属于葡萄牙的势力范围
C.虚线以东的一切土地属于西班牙的势力范围D.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开始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 世纪中叶到 19 世纪中叶,英、印、中在贸易上出现了一种三角关系。1685 年,因清政府的解禁,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在广州开设商馆的权利。1689 年后中国茶叶输英数量骤然上升,而英国毛棉织品的销售却在中国遇到困难,东印度公司日益发现印度商品在中国市场上比英国商品更具有竞争力。18 世纪 30 年代,进入中国市场的印度棉花,给东印度公司带来 107%的毛利。但在国内,东印度公司还是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原因是这一贸易使英国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而英国却找不出可以平衡这一贸易的商品。

——摘编自李宽柏《鸦片战争前英、印、中三角贸易的形成》

材料二   英、印、中三角贸易充分体现世界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改变了中英两国命运:茶叶与英国工业革命相始终,鸦片则与 19 世纪中国的苦难相始终。茶叶贸易对英国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如茶叶税收是英国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垄断从中国进口茶叶是维持东印度公司和东方贸易的基础。从 19 世纪 20 年代开始,在印度输往中国的货物中,鸦片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重要的东西。鸦片在中国有很好的销路,保证了英国有足够的白银购买中国茶叶,而中国由茶叶所得外汇又全部流进了印度以购买鸦片。鸦片产量提高后, 原先准备输入中国的印度棉花大量运至英国。

——摘编自仲伟民《经济全球化与 19 世纪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扭转中英贸易逆差的措施,并分析“三角关系”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英、印、中三角贸易怎样改变了中英两国命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5、16 世纪,葡萄牙与法国商人探险家粗略地把非洲西海岸划分为四部分——黄金海岸、象牙海岸、胡椒海岸和奴隶海岸。1956 年,有人建议黄金海岸一独立就应改名加纳,意思是“勇士之王”,以纪念中世纪加纳帝国的国君们。该提议的实质是(     
A.重建加纳帝国B.脱离法国统治
C.摆脱殖民色彩D.维持经济独立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学家阿米蒂奇认为,大西洋是欧洲人长久不懈地进行航海、探险,拓殖、管理和想象的产物。他指出,大西洋史主要有以下三种研究类型。

环大西洋的历史把大西洋世界当作一个特定的交流和传播区域。最典型的是历史学家诺顿把巧克力和烟草当作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它们在欧洲和美洲的交流和传播。
跨大西洋的历史主要比较大西洋世界内部不同帝国或民族国家,城市、岛屿以及种植园之间的异同。学者埃利奥特比较了西班牙帝国和大英帝国在美洲的殖民史。正是由于宗主国殖民方式的差异,南美洲和北美洲的殖民地区最终走向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地方与整体相结合的大西洋史把某个特定的村镇、城市等置于大西洋视野下,把局部与整体联系在一起。研究者汉考克以伦敦为中心,分析伦敦商人与北美新英格兰地区殖民地商人以及其他地区商人之间的贸易往来。       

——摘编自魏涛《二战以来欧美学界大西洋史的研究路径和发展趋势》


你认为应该以怎样的视角来研究大西洋史,请自拟论题,并运用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开始于16—19世纪的黑奴贸易(“三角贸易”)示意图,由此可知(     

A.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B.西欧利用三角贸易积累原始资本
C.非洲已经全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D.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因此爆发
2023-02-09更新 | 33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023·江苏·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如图是16—19世纪美洲人口构成的变化。其中美洲土著人口的变化(     
A.便利了欧洲殖民者建立殖民统治B.导致美洲纳入到世界市场
C.促进了欧洲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D.促使东方迅速从属于西方
2023-01-21更新 | 202次组卷 | 5卷引用:黄金卷05-【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苏专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18502000年全球国际人口迁移表

时间1850194519452000
主要移出地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18461924年欧洲移出1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万~3700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材料二   以华工大规模出洋为主体的海外移民潮开始于19世纪40年代,仅仅数十年的时间里,几百万华工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华工出洋的目的地除了原先的东南亚之外,首次包括美洲、澳洲等地。在拉丁美洲地区,早在1847年,多达7000名华工已经被运到古巴的甘蔗种植园劳作。从1847年至1865年之间,每年到古巴的华工人数平均在6000人以上。到1865年,抵达中南美洲的华人有15万人之多。19世纪60年代,华人进入美国的人数为六万余人,而在70年代,华人移民的人数几乎又翻了一番。

——摘编自潘兴明《关于近代中国海外移民动因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45年前后两个阶段人口迁移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其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人口迁移对美洲产生的影响。
8 . 下幅漫画描绘的是16—19世纪奴隶贩子从非洲获得黑人奴隶的场景之一,对该漫画解读最准确的是(  )
A.新航路开辟之后产生奴隶贸易B.非洲被帝国主义商品倾销
C.殖民者挑动土著内斗获取黑奴D.宗主国推行种族灭绝政策
9 . 西班牙的海外事业刺激了西北欧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位西班牙人抱怨说∶"西班牙人在经过漫长而危险的长期航行之后从西印度群岛运来的一切,他们以鲜血和努力获得的一切,外国人轻易且舒适地夺走了,运回自己的祖国。”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西班牙没把金银转化为商业生产资本B.价格革命推动了欧洲经济中心的转移
C.封建制度阻滞了西班牙的社会进步D.殖民掠夺客观上促进了欧洲社会转型
2022-11-07更新 | 689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10月阶段抽测)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7世纪初,当欧洲大陆的宗教专制受到迅速衰落时,北美殖民地的宗教专制却十分强大,各殖民地统治机构大多政教合一,由教会主导,严重束缚了殖民地的发展。这一不同主要是源于殖民地(     
A.移民与宗教文化多元B.缺乏启蒙思想的深刻洗礼
C.政府的专制统治强大D.种植园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