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市场的拓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16世纪以来,整个世界逐渐融为一体,海洋实力的提升、海洋利益的争夺和海洋秩序的塑造也日渐成为西方强国的主要战略指向。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海洋战略实质都是以开辟新航路和新土地为先导,通过对海外资源和财富进行暴力掠夺以及对海外领土实施殖民统治,实现了其成为世界性海洋强国的远景规划。英国作为一个纯粹的海洋国家,将海权视为国家兴衰的核心,在战略上既合理地发挥了其环境的优势,又充分与自身的国内基础相契合,从而在海洋时代成为世界体系的霸主。同时,作为陆地文明居于主导的国家,法国与俄国也将海洋崛起视作国家战略的关键目标,并长期拥有着强大的地区影响力。

材料二在欧洲列强步入海外殖民阶段时,中国也开始重视海洋。魏源提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核心原则,改漕运为海运以发展海商,并通过建立新式海军而掌握海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在大力发展海防和海军的同时,也促进了国家海洋机制的构建,仿照西方列强的“海部成例”,专设海军衙门;而后梁启超的弟弟梁启勋吸收了西方“海权学说”的观点,阐明了控制海洋对于提升国家实力的意义和商贸方面的战略价值。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了一种战略性的构想,即对内收回海关主权,对外争夺太平洋海权,重视陆海统筹。孙中山逝世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海洋政策主要针对航运贸易和海军建设展开,如积极建造港口、疏通航道,整顿招商局,同时创办航海专科学校,培养中国船长人才,仿照美欧国家的建制,成立海军部等,国民政府这些举动旨在重建中华民国海军,力图发展海权。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笑阳《海洋强国战略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以来西方大国重视建设海洋强国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海洋发展之路与西方的不同之处。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今天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认识。
2023-03-14更新 | 233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半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自16世纪起,欧洲、美洲、非洲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急剧变化,这三大洲的人口数量在世界的人口比重也在变化。据如表,这一时期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欧洲非洲美洲
1650年18.3%18.3%2.4%
1750年19.2%13.1%1.6%

A.天花、麻疹等疾病的肆虐B.全球物种的大交换
C.资本原始积累早期殖民扩张D.价格革命的客观作用
2022-07-07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1526年,一位非洲国王控诉说,葡萄牙人每天都在抓走本地人并将他们卖掉,“以至于我们国家的人口正在大量丧失”;1549年,巴西的种植园已经有了非洲人劳作的记录。据此可以佐证
A.世界市场的成型B.工业革命的冲击C.三角贸易的初现D.殖民体系的确立
2021-09-12更新 | 7066次组卷 | 76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建水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上述言论反映马克思的观点是(     
①肯定了殖民掠夺对殖民地客观上的进步作用 ②认为殖民掠夺给殖民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③认为殖民掠夺对殖民地具有双重影响   ④肯定殖民掠夺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2021-07-01更新 | 544次组卷 | 22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一位美国历史学者曾这样总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观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B.企业家们决定了一切
C.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D.企业家们为航海提供了全部支持
2020-12-15更新 | 642次组卷 | 99卷引用:2014-2015学年云南蒙自蒙自一中高二下期开学考历史试卷
7 . 近代以来,非洲岛国赤道几内亚首都的名称发生多次变更。1827年,英国人将其命名为“克拉伦斯城”;1843年,西班牙人以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二世的名字命名该地;1968年,赤道几内亚以民族英雄马拉博的名字重新命名该地。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英国与西班牙在地名问题上存在分歧B.地名的变更常与殖民侵略和民族意识有关
C.欧洲国家惯于通过奴化手段对外扩张D.不严谨的人为因素往往造成地名变化无常
2018-07-01更新 | 868次组卷 | 23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018-06-09更新 | 8090次组卷 | 85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庆来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8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人们探索人类发展的规律中,恩格斯认为:“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李泽厚则认为:“历史向来在悲剧性的二律背反中行进,文明进步要付出道德的代价。”

从上述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用世界史的史实加以论证。(要求:最少使用2个以上的事例加以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