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市场的拓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616年,一株咖啡树经摩卡港转到荷兰,使荷兰人在咖啡种植的竞争中取得上风。

1658年,荷兰人开始在锡兰培植咖啡。

1699年,荷兰人使爪哇出现了第一批欧式种植园。

1715年,法国人将咖啡树种带到了波旁岛。

1718年,荷兰人把咖啡带到了南美洲的苏里南,拉开了世界咖啡中心地区(南美洲)种植业飞速发展的序幕。

1723年,法国人加布里埃尔·马蒂厄·德·克利(GabrieMathieuDeclieu)将咖啡树苗带到马提尼克岛;

1727年,南美洲的第一个咖啡种植园在巴西帕拉建立。随后在里约热内卢附近栽培。

1730年,英国人把咖啡引入牙买加,这之后富有传奇色彩的牙买加蓝山咖啡开始在蓝山地区生长。

1750—1760年,危地马拉出现咖啡种植。

1779年,咖啡从古巴传入了哥斯达黎加。

1790年,咖啡第一次在墨西哥种植。

1825年,来自于里约热内卢的咖啡种子被带到了夏威夷岛屿,成为之后享有盛名的夏威夷科纳咖啡。

1878年,英国人使咖啡登陆非洲,在肯尼亚建立咖啡种植园。

1887年,法国人带着咖啡树在越南建立了种植园。

1896年,咖啡开始登陆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地区。

——摘编自《咖啡的起源与传播》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2023-02-14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一朵蓬松、轻盈、洁白的棉花,与资本主义发展密切相关,串联起横跨数百年的世界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让欧洲人找到了原棉的产地,后来的1497年,达·伽马来到印度,才引进了东方印度的棉花和纺织技术。从此欧洲进入了以棉花为主导的带血的资本主义发展史。三角贸易即从英国向非洲运送火器、工业品,从非洲酋长处换回奴隶运到北美,再运输棉锭等农产品回国。随着欧洲棉纺织业对原棉的需求越来越高,美洲种植园也开始种植棉花。

——摘自百度网《历史地理趣闻》

材料二   1700年时,任何一位理性的观察家都会认为世界棉花生产将仍以印度或中国为中心。而且事实上,直到1780年,这些国家生产的原棉和棉纺织品数量远大于欧洲和北美。但是随后事情发生了变化。欧洲的资本家和国家以惊人的速度占据了棉花产业的中心。他们利用了他们的新地位启动了工业革命。中国和印度以及世界上许多其他地区则越来越屈从于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棉花帝国。

——摘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材料三   西方国家一看到棉花,就想到黑奴;一想到黑奴,就想到强迫劳动。面对西方国家捏造所谓“强迫劳动”、抵制新疆棉花及制成品事件,中国棉花协会及时反映行业呼声,积极建言献策,携手国际棉业组织共同维护贸易秩序;面对突发的新冠疫情,中国棉花协会及时号召行业加强原料调配,确保口罩、防护服等重要物质的生产供应,助力疫情防控工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自202112月中国棉花协会声明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欧洲为中心的棉花帝国建立的相关史实。
(2)与近代欧洲霸权主义的全球治理理念相比,材料三体现的中国全球治理理念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理念提出的原因。
2022-07-12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1—1914年,欧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社会领域进行了广泛的调整。以英国为例,当政者通过改革扩大了民主范围,缓解了工人阶级的不满情绪。除俄国外,欧美其他国家也都在不同程度上扩大了民主。为了应付社会生活的复杂化所带来的新问题,英美两国都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美国还开展了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或加强官僚制度。1871年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内也进行了调整。比如英国,它在1870年以前实行的是经济上的放任政策,随着社会经济上的不平等加剧,统治集团改变了过去的自由放任政策,开始对社会生活进行干预。美法德诸国也推行工人福利政策,尽管背景因国而异,但无一例外,这些国家的劳工立法都是在资本主义框架内实施的。

——摘编自刘祚昌《1871—1914年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社会调整》

材料二   到1900年,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可以提及“世界文明”。尽管所有国家在语言、文化和社会实践等方面还保持着相当大的差异,但都不由自主地被拖入一个世界经济和世界市场之中。政治和经济的现代性的标志,如现代科学、机械工业、现代交通、工业组织等,无论在何处都非常相似。但并非各个民族都能以平等关系参与这场全球性发展,欧洲人攫取了最大的利益。在其他地方,部落社会及固有的旧文化开始土崩瓦解。科学的思想到处改变着旧有的思想方法,就像当年在欧洲发生过的那样。

——摘编自(美)乔·科尔顿   劳埃德·克莱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71-1914年间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和社会领域所进行的调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世界文明”产生的历史背景并谈谈你对这种“世界文明”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西班牙的主导下,每年6月满载中国货物的大帆船从马尼拉港启航,历时5个月抵达航线终点—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卸下中国货物以后,再装上墨西哥和秘鲁的银条(元)返航,3个月后折返马尼拉。久候此地的华商用丝绸等商品换取白银后返回中国。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繁荣(       
A.表明印度洋贸易地位日益衰落B.加速了拉丁美洲国家生产方式的革新
C.为西班牙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D.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5~18世纪,拉丁美洲殖民地官员采取委派制,只对国王负责,“代表国王发号施令,按国王的意志行事,维护国王和王室的根本利益”。拉美殖民地官僚体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印第安政治文化的浸染B.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
C.宗主国政治体制的影响D.拉美民族国家的建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6世纪至18世纪,欧洲国家成立了各种特许公司。这些公司一方面是商业公司,其从业人员是生意人;另一方面又代表自己的国家,可以在海外建立政府、进行征税,拥有自己的军队、法庭和监狱。这体现出特许公司
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B.有效地垄断了对外贸易
C.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D.适应了殖民扩张的需要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的西欧,封建制度正趋于瓦解,资本主义因素在一些国家中开始发展,拥有黄金的多寡成了衡量国家和个人权益与地位的重要标志,而《马可·波罗纪行》对东方富庶程度的夸张性描写,推动着西欧人的寻金狂热。……新航路的开辟一方面扩大了人们的视野,第次建立起全球性的联系。通过贸易、传教等活动,商品、人员、物种实现了世界范围的流动,包括文化在内的不同文明之间交流逐渐频繁。另一方面,西欧开始殖民扩张。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建立殖民帝国,随后荷兰、英国、法国相继成为殖民大国。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等

材料二   下图所示为拉丁美洲地区1500~1800年人口变化图。(单位:万人)


——摘编自万素珍、王留栓《拉丁美洲地区的人口发展和人口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00~1800年拉丁美洲地区人口变化的原因。
2021-07-20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下图是1450-1870年大西洋的奴隶贸易总进口量的变化曲线。据此可知,导致17世纪奴隶贸易总进口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B.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推动
C.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D.英国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
2021-07-1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秘书指出:“国王有理由声称,即使皇帝也不曾拥有如此之多的钱币。”但是,美欧白银只是在西班牙短暂停留,很快就流入欧洲其他国家。正像当时所说,西班牙是“其他国家的印第安人”。这表明当时西班牙
A.殖民扩张导致封建制度衰落
B.价格革命难以转化资本原始积累
C.商业革命促进金银流入国内
D.争霸战争加速了欧洲资本的流动
10 . 1719年,有人这样描述当时英国人的着装:“所有卑微的人,包括女仆和不起眼人,都按照自己的意愿着装········他们都穿上了(印度)棉布和亚麻布服的穷装。因为这类服装价格低廉、质地轻薄,而且色彩明快。”上述现象的出现
A.说明英国的棉纺织技术迅速提高B.反映出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
C.得益于英国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D.呈现出英国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