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市场的拓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 000吨之多。


(1)材料一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欧洲“商业革命”,结合所学评价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

材料二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奴隶制)是殖民地财富的唯一自然基础。”


(2)依据材料二,概括殖民者在各地的罪行。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殖民扩张的认识。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材料二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三   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在伊比利亚人移入美洲之际,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欧洲人又大肆从非洲贩卖黑人,运入美洲供奴役。16~17世纪,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18世纪时,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18~19世纪,英国人、爱尔兰人大举移入澳大利亚、新西兰,最后使澳大利亚、新西兰成为以白人为主的国家。发韧于地理大发现时代,迁延久远的大移民,影响了整个世界。

——《地理大发现研究》


(1)据材料一分析哥伦布探索新航路的主要动机。请说明与新航路开辟相关的社会背景。
(2)依据材料二概括殖民主义的罪恶;谈谈你对“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的理解。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到19世纪世界人口迁移的影响。
2021-05-20更新 | 20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年1月浙江历史高考选考真题
3 . 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0-12-08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后题 简答题专练
4 . 早期经济全球化就是一部“恶创造历史”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经济全球化开始并迅速进展,导致世界原有的秩序被打破,而新的秩序又尚未建立,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成为国际行为准则。这里经常能够看到的是刀光剑影,听到的是枪炮轰鸣,而隐藏在其后的,除了传统的征服、掠夺和奴役外,更多的是商业利益,因此“火枪加账簿”就是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的写照。

这就导致了诸多在今天不能容忍的恶行的出现和滋生。但是这里要说的是,这些恶行不仅是早期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也是经济全球化赖以出现和进展的必要条件。换言之,这种恶乃是推动人类社会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把世界各地人民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这就是“恶创造历史”的具体表现。

但是我们也要承认在某一时刻,历史发展面临多种可能,而非仅只有一条道路。如果有可能建立一种得到各方接受的国际秩序,那只能由国家建立。如果国家不够强大,或者国家采取错误的政策,就会导致国际贸易无序化,而这种无序化的结果必然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成为国际行为准则。

——摘编自李伯重《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1)据材料,指出早期经济全球化的特征,说明这一特征的具体含义。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恶行”的具体表现。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恶创造历史”的认识。
2020-07-1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冲突与合作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双重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印第安人在病床上死于欧亚大陆的病菌的,要比在战场上死于欧洲人的枪炮和刀剑下的多得多。这些病菌杀死了大多数印第安人和他们的领袖,消磨了幸存者的士气,从而削弱了对欧洲人的抵抗。

——摘自【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材料二   到18世纪的后一段时期,规模巨大的洲际贸易已在历史上首次发展起来……大西洋贸易的规模尤为巨大,因为美洲大陆的种植园先生产了大量烟草和蔗糖,后来又生产了大量咖啡、棉花及其他商品,在欧洲出售。这种种植园实行单一经营,从而导致了繁荣一时的三角贸易: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他金属制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非洲。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印第安人”名称由来相关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欧亚大陆的病菌被带到美洲大陆的后果。
(2)亚当·斯密认为“拥有美洲殖民地且能直接与东印度进行贸易的国家享受着这一巨大的贸易的全部荣耀与光辉”。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指出洲际贸易发展起来的政策因素并谈谈欧洲的扩张对人类命运的影响。
6 . 新航路开辟

材料一  1524西班牙人说:以前我们在世界边缘,现在我们在世界中心,这给我们命运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

——《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三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的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四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五   从顺治元年至嘉庆十二年(16441807年)160年间,银钱比价表现出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始终是在一千文左右波动。在鸦片战争前夕,一两白银所换制钱已达一千二三百文,最高达一千六百文。1845年银价上涨更甚,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中国“银贵钱贱”现象日益严重。”


问题:
(1)15、16十六世纪之交,西班牙为什么能完成从地处“世界边缘”到处于“世界中心”的转变?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的变化。简述发生如此巨变的原因
(3)材料五中出现“银贵钱贱”和“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指出这些现象与世界市场形成之间的关系。
(4)根据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关于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影响的看法。
2020-03-1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卢湾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为西班牙舰队征英的前一年;在中国是平平淡淡的一年,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学者黄仁宇从此年入手,以“大历史观”来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一书。其中涉及到的人物和事件有:

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荒诞奇迹”;已经去世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

在这年去世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

在内地已成功定居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

(注:“大历史观”,指从小事件看大道理;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观察历史的脉动;从中西的比较提示中国历史的特殊问题;注重人物与时势的交互作用……)


问题

基于以上材料,试以“大历史观”谈谈你对明朝中后期社会的认识。

2019-11-01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15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8 . 砂糖等世界商品给予人类历史的影响既有光明的一面,又有阴暗的一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世纪到19世纪在巴西沿海和加勒比海地区,砂糖生产兴盛起来。甘蔗的栽种必须要有庞大的人力规模,因此很早就开始动用奴隶进行强制劳动,采取种植园的形式进行大规模的经营。此外,还必须尽可能地用最短的时间搬运甘蔗,要在短时间内碾碎,绞榨出糖汁,这一工程需要巨大的动力,一开始就得使用某些工具机械。该地区大部分种植园只栽培一种作物,只生产能在世界市场上出售,成为世界商品的农作物,使地方经济偏于一途,压制和延缓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欧洲中世纪早期,食用砂糖是英国贵族、绅士和富有的商人用以显示自己的高贵身份的做法。整个18世纪,因砂糖等殖民地生产的世界商品的贸易可以赚取巨额收入,英国和法国不断地进行着战争,英国最终取胜,占领了法国在加勒比海的砂糖殖民地。随着产业革命的推进,多数英国人的生活场所从农村变为城市,人们开始严格地遵守时间,这使得人们无法花太长的时间来做早餐。以加糖红茶为特色的英式早餐迅速流行,制作简便而且能提供大量热量。这样一来,糖成了那些住在城市的贫民窟中、被迫遵守严格劳动时间的工人们的生活必需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川北稔《砂糖的世界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美洲砂糖生产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砂糖生产发展的因素。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砂糖消费发生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如何理解“砂糖等世界商品给予人类历史的影响既有光明的一面,又有阴暗的一面。”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各类保险中,起源最早、历史最长者当数海上保险。15世纪后期,欧洲的奴隶贩子把运往美洲的非洲奴隶当作货物投保海上保险,类似于现代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后来船上的船长、船员也可投保。到16世纪,又发展到承保旅客被海盗绑架而支付的赎金。17世纪的英荷战争中,英国与荷兰的贸易遭受严重打击。不久,经英国皇家特许批准专营海运保险的英国皇家交易保险公司和伦敦保险公司先后成立。

——摘编自郭颂平《海上保险学》

材料二   近代民族保险业的历史

中国境内第一家保险公司是由东印度公司鸦片部于1805年在广州设立。

1885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创办的“仁和”和“济和”保险公司是中国人兴办的最早的保险公司。

1885年-1911年,华商保险公司共创有35家。而截止到1900年,共有52家洋行代理148家外商保险公司。

1914年-1925年,新设35家华商保险公司。

1926年,中国的银行也相继投资于保险业。截止到1935年,银行和政府投资的保险公司迭12家,   资本共计2070万元。

材料三现代中国保险业的发展

1949年10月20日,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国有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北京成立。从1956年开始,独家经营中国国内保险业务。

1952年12月,外国保险公司的种种特权取消,业务来源锐减,至年底全部退出中国。

1988年3月21日,我固第一家股份制的、地方性的保险企业——平安保险公司在深圳设立。

1992年9月,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经批准在上海设立分公司。

1994年6月,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成功吸纳美国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两大世界财团参股。

1995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颁布。

1998年11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保监会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

                                                                      ——摘编自付菊《中国保险业发展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上保险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近代民族保险业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对于建国初期的保险业,改革开放后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呈现怎样的新变化?结合材料一、二、三,谈谈你对民族保险业发展历程的认识。
2018-09-0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干县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第七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材料一   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们纷纷扬帆远航,驶向茫茫大海,陆续开辟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在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中,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成为经济全球化开端。

材料二   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材料三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消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征服和掠夺,把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四   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一片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们到哪里去了呢?他们被捉去当奴隶,或者在捕捉奴隶者到来时逃走了。那些侥幸逃走的人们,不得不从生机盎然的农业区,迁居到人迹罕至、野兽出没的深山老林,重过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艾周昌等《早期殖民主义侵略》

材料五   16世纪时,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

(1)面对西方开拓世界市场所带来的挑战,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的?影响如何?

(2)据材料二分析哥伦布探索新航路的主要动机是什么?请说明与这一动机相关的社会背景。

(3)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殖民主义的罪恶,谈谈你对“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的理解。

(4)根据材料五分析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018-10-2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五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