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市场的拓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甘蔗种植需要猛烈的阳光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且甘蔗园往往疟疾肆虐,因此,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15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已上升至8公斤,蔗糖不再是奢侈品。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大幅提升民众的消费能力B.殖民扩张与黑奴贸易的兴盛
C.新航路开辟使东西方贸易更加便捷D.人口增长导致需求量的提高
2022-06-03更新 | 1633次组卷 | 27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高考仿真考试(三)文综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19世纪前期)中、英、印三地的商品与贵金属之间便有了两种方向相反的运动:中国商品(以茶、丝为主)供应英国,英国的商品与劳务(以纺织品与航运业为主)打入印度,印度产品(以鸦片为主)运入中国;与此同时,中国的白银流入了英属印度,印度的财富流入了英国,而英国则利用这些财富的一部分来支付中国茶叶的进口。这种三角贸易关系,以英国的贸易顺差为目的,以印度的殖民化为前提,通过把中国人民贡献于近代资本主义的祭坛之上来实现的。

——摘编自李宽柏《鸦片战争前英、印、中三角贸易的形成》


阅读材料,自选角度,对材料中“三角贸易”的实质加以解读。(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在英国持续近两个世纪的早期殖民扩张中,商业力量基于利益从事殖民扩张,政府从职责和财政需求出发支持殖民扩张,移民则是受到新世界理想的驱动而参加到殖民扩张者行列的。据此可知该时期的殖民扩张
A.源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B.由多种力量的合力推动
C.动力来自于商业资本主义D.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6-17世纪,大批西班牙天主教教士来到拉丁美洲,成立了众多教会,组织印第安人迁入传教区进行劳动以获得上帝福音,还为原住民们建立医院和大学。由此可知
A.文化殖民具有隐蔽性B.宗教改革具有进步性
C.拉美经济具有落后性D.西欧文明具有包容性
2022-03-22更新 | 872次组卷 | 15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是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对表格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欧洲非洲美洲中国世界总人口
1650年18.318.32.422.95.45亿
1750年19.213.11.630.97.28亿
1850年22.78.15.135.111.71亿
A.非洲与美洲人口占比呈现持续下降趋势B.北方人民的南迁导致了中国人口的增长
C.工业化进程推动世界城市人口占比上升D.欧美非三洲人口的变化与殖民扩张有关
2022-02-08更新 | 625次组卷 | 1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甘蔗的种植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且甘蔗园往往疟疾肆虐,在中世纪蔗糖是难得的奢侈品;15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已上升至8公斤。造成这一变化主要原因是
A.人口增长与医疗设施的完善B.新航路开辟使东西贸易便捷
C.殖民扩张和黑奴贸易的兴盛D.工业革命提高民众消费水平
2021-10-10更新 | 3133次组卷 | 109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1526年,一位非洲国王控诉说,葡萄牙人每天都在抓走本地人并将他们卖掉,“以至于我们国家的人口正在大量丧失”;1549年,巴西的种植园已经有了非洲人劳作的记录。据此可以佐证
A.世界市场的成型B.工业革命的冲击C.三角贸易的初现D.殖民体系的确立
2021-09-12更新 | 7000次组卷 | 76卷引用:四川省仁寿县铧强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欧洲的处境得以改善是因为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文艺复兴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C.早期殖民扩张获得大量的贵金属D.鸦片输入中国造成白银流向欧洲
2021-08-24更新 | 200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17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斯文·贝克特教授的著作《棉花帝国》于2014年在美国出版,随即获班克罗夫特最佳美国史著作奖,被《纽约时报》列为十大重要著作之一。欧洲殖民扩张时期,创造了第一个“棉花帝国”,非洲被锁定在为美洲种植园提供廉价劳动力的位置上,英国人则将自己从种植原棉的负担中解脱出来。工业资本主义时代创造了第二个“棉花帝国”。英国在其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1861年美国内战的爆发终结了第二个棉花帝国的历史。新棉花帝国的建构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发展同步进行。

处于转型之中的西方国家兼具民族国家、工业化国家、殖民主义国家的多重身份,棉花经济因而变成了一种国家利益,导致“国家”更深地卷入,棉花经济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竞争。

——摘编自王希《《棉花帝国》——棉花、资本主义和全球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知识,针对《棉花帝国》内容提炼一个论题(任意一点或整体),并予以说明。(要求:论题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奴隶,通常指失去人身自由并被他人任意驱使,后引申为受制于某种事物或者行为,丧失了独立自主,自由支配能力的人。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非洲奴隶贸易统计数据柱状图(1501—1875年)



结合所学知识,对“非洲奴隶贸易统计数据柱状图”进行分析。(要求:阶段划分合理,状态描述准确,阐释全面客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