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工业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工业革命推动了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劳作方式和生产关系,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革命性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国人视野并促进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增至20多家。《申报》评论:“招商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据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外,招商局还率先投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通商银行等。招商局创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

——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材料二   工业革命的开展,意味着英国工业化的发生。工业化具有极强的集聚效应,拉动各种经济要素和人口向一定的地理空间集中,形成了新兴工业城市。工业生产方式的分工和专业化,促使一部分人从事非生产性劳动,促进工农业以外产业的发展。公路、运河和铁路的兴修,使英国各地的社会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加快城市发展并突出了城市的主体地位。

——摘编自赵煦《英国城市化的核心动力:工业革命与工业化》(2018528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在促进中国早期近代化进程方面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分析工业革命在英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作用。
2023-02-2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赤峰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之前,改善公共卫生一直是地方志愿团体或地方政府的工作,英国的医院和诊所大多由私人慈善组织资助。工业革命推动了人口的爆炸,城镇人口的过度拥挤叠加污秽的居住环境严重恶化了人们的健康,出现了很多的婴儿死亡率,据统计,1842年在英国工人的孩子中有一半不满5岁即死亡。恶劣的工厂环境和超负荷的压迫劳动使工人的健康严重透支。在英国扫烟囱的童工中,时有因劳累过度掉入烟囱中或被烧、烫伤,由于没有洗浴卫生设施,发生了在历史上轰动的扫烟囱工阴囊癌事件。伦敦工人、商人和贵族的平均死亡年龄分别为22、33、44岁。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叶,英国律师查德威克提出疾病是贫困的根源而不是相反。他于1842年出版了一本研究公共卫生的著作《大不列颠工人群众的公共卫生状况之报告》,支持公共污物导致疾病,而疾病加重公共开支的观点。1845年,英国的一份官方报告建议各地要有单一的公共卫生主管机构,负责有关排水、铺路、净水、供水等工作,并且要求主管当局规范建筑物的兴建准则。184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公共卫生法案》,要求监管城市清洁卫生、排除“讨厌的麻烦事”以及提供清洁自来水等。英国在中央政府设立国家卫生委员会,这个机构到1919年发展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公共卫生部。

——摘编自武斌《记疫 :祈祷、隔离与共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公共卫生问题严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公共卫生运动的特点。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为《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份大事年表

1800--1850年欧洲蒸汽驱动工业能力急剧增长

1811--1813年英国动用1.2万军队镇压捣毁机器的暴民

1842年埃德文·查德威克的《劳动人口的卫生状况》详细披露了曼彻斯特糟糕的生活条件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问世

1851年伦敦水晶宫举办首届世界博笕会

1867年马克思的《资本论》问世

——摘编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二   下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一幅描绘英国工业城镇的围画


使用蒸汽机为动力的工厂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反映的三种历史现象,并说明其内在联系。
(2)如果把材料二用于研究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请分析说明材料二的史料价值。
4 . 商业贸易与经济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   1801—1850年英国外贸额增加了6倍,1850年英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英国出口商品中工业消费品和工业生产资料占85%以上,伦敦成为国际贸易中心。英国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两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向英国这个“世界工厂”“殖民帝国”提供原料和粮食的附庸地。

——摘编自余建华《世界市场和科技革命:经济腾飞的两个巨轮》

材料三   1932年的工业生产与1929年相比,美国下降了46%,德国下降了47%。国际贸易总价值减少65%以上。为摆脱危机,各国起初“各自求生”,采取“以邻为壑”的措施与政策。1931年11月英国颁布《紧急进口税条例》,对进口货物征税50%,美国国会也于1930年通过了历史上最高税率的关税法《霍利—斯穆特关税法》,实际平均税率达53.2%。国际贸易体系在各区域贸易集团圈和各国关税壁垒的作用下,处于割裂与封闭状态。

——摘编自金卫星(1929—1933年大萧条与伦敦世界经济会议》

材料四   



(1)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提取材料一图文材料中的历史信息,说明这一观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上半期英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分析20世纪30年代国际贸易额大幅减少的原因。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趋势及其原因进行说明和解释。
2020-10-0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们仍然生活、行事和存在于工业体制与代议制的国家当中。这两种因袭而来的制度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反映在对我们想象力的控制上……工业体制在劳动分工方面有着人文的一面,但在把西方现代科学思想应用到与人类生活相关的自然环境时,又具有非人文的一面。它的运作方式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产能力,通过一些人之间机械式的合作,将原材料源源不断地转化成商品。

——摘编自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历史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就“工业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加以说明。(要求:可以摘取、概括或修正材料观点,也可以另提见解;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激起似同心圆的波浪效应,在大西洋两岸一波接一波地向大陆纵深推进:在欧洲大陆是沿比利时、法国、德意志、瑞士、意大利、俄国等国展开,在北美大陆也是从东北部逐渐向西部、南部扩展……工业革命的高潮普遍发生在1848年之后,革命的教训和激烈的国际竞争迫使各国政府纷纷调整政策,消除经济发展的障碍,大力发展经济。欧陆主要国家之间签订了一系列自由贸易,美国通过内战也使南方走上工业化道路。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演进到工业文明的转折点,它推动了人类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将世界上大片地区强行纳入了资本主义的统治之下,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性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摘编自刘新成、刘北成《世界史·近代卷》等

材料二   中国虽然在明清时期就存在使用雇佣劳动的所谓“资本主义萌芽”,然而却没有自发地出现工业革命,中国的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从国外引进的。而在这方面,洋务运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自19世纪60年代始,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大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军事工业,清政府各省当局大多也创办了自己的军火生产机构。这些军事工业虽然就生产关系而言还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它们从外国购进设备来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了中国。洋务派在这一时期所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

制造业外,洋务派大官僚李鸿章等人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修筑了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

——摘编自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美工业革命演进的突出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美工业革命演进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相较于欧美工业革命的特殊之处,并分析其成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或局部)通用语言演变

中世纪汉语、阿拉伯语成为局部世界的通用语。拉丁语在西欧具有绝对优势。
近代早期拉丁语在欧洲遭到地方语言挑战。法语流行于欧洲上流社会。
18世纪初以后法语成为第一种全世界通用语,至巴黎和会仍是国际外交首要语言。
一战后英语与法语并列为世界通用语言。
二战后英语成为唯一的世界通用语,并保持、发展、提高这一地位。俄语一度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第一外语,在第三世界也有广泛影响。
21世纪新的英语变体不断出现,新词汇急剧增加。汉语热正在形成,汉语将是唯一可能与英语争雄的语言。

——摘编自张箭、李兵《近现代全世界通用语刍议》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7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关茶的记录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人在食用茶叶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茶叶的药理功能。在汉代,日常饮茶不仅成为民间的生活习俗,更逐渐进入上层生活,就连贵族也将饮茶作为一种享受。成书于东汉的《神农食经》,对茶的功能和作用则转向精神层面,“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因契合当时儒家、道教、佛教的精神追求而进化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与社会时尚。

——摘编自赵建建《茶文化起源初探》

材料二 1658年,伦敦《政治快报》上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称饮茶可以改善体质,这是英国最早的关于茶的记载。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因为廉价而且能够迅速补充能量,茶叶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

——摘编自【英】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茶文化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19世纪茶文化在英国盛行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茶文化在世界传播的积极意义。
2019-08-24更新 | 808次组卷 | 14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学业诊断检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5—16世纪是一个公认的历史分水岭,它标志着中世纪与现代之间的分界。但有学者却认为这一时期理性精神仍然受到压抑,西欧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西欧社会真正的变化是从17世纪才开始的,到了18世纪中叶以后,一个全新意义上的现代西方社会才真正产生。因此.西方中世纪和现代的真正分水岭,严格来 说不应该放在15—16世纪,而应该放在17—18世纪。

——摘编自赵林《赵林谈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

关于历史分水岭,学界有不同的认识。请对上述材料中的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19-08-12更新 | 577次组卷 | 1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伦敦集中了庞大的国家行政机构、大批工厂、金融和保险机构、宗教团体、俱乐部、博物馆、艺术馆,先进发达的服务业设施。1600年,伦敦有25万人,约为全国第二大城市诺里奇的16倍。到1801年,当一大批工业城市兴起后,伦敦人口达96万,仍是当时第二大城市曼彻斯特的11.4倍。伦敦都市区域扩大很快,远远超出旧城的范围,城市建筑沿着主要公路和铁路向郊外延伸,吞噬了邻近的威斯敏斯特、索斯沃克、格林尼治、德普特福德等,形成一个庞大无比的都市区——大伦敦市。

——摘编自王章辉《近代英国城市化初探》

材料二   下面是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上海流行的新的城市用语。

——据邵建《新生活·新观念·新名词:以近代上海城市用语变迁为考察线索》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伦敦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上海城市发展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对其作简要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