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2023·福建漳州·模拟预测
1 . 新航路开辟后,蔗糖作为奢侈品传入欧洲;18世纪,蔗糖成为民众日常生活必需品,同时也带来蛀牙、肥胖等健康问题;19世纪80年代后,甜菜糖的产量超过了蔗糖并迅速成为糖类产品的主角(甜菜糖是由化学方法制成的热量很低的甜味剂)。这反映了(     
A.人们对糖类多样化需求的增长B.拉美殖民地的蔗糖产量供不应求
C.社会需求推动科学技术的革新D.垄断组织的形成控制了蔗糖销售
2023-05-08更新 | 783次组卷 | 8卷引用:(选择50题)主题10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的发展变化-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万两千年之前,人类在广袤的地球上的网络联系非常松散。农业发明之后,形成一些比较紧密的区域性网络。大约6000年前,演变出以城市为中心的都市网络。距今2000年的时候,出现了最大的一个网络——旧大陆网络(包括欧亚大陆和北非),这里是文明最发达的中心地区。500多年前,海路大通,大大小小的各种网络结成一体,形成整体性的世界网络。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命运开始被编织在一起。最近160年,世界性网络的联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交往迅速电子化。

——摘编自麦克尼尔《人类之网》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3 . 1876年,德国卡洛制造出“真正的红色染料”。两年后,鲍姆发明了酸性猩红染料。随着焦油染料工业的繁荣兴旺,酸碱和其他无机副产品的生产也得到了发展。到1913年德国合成染料的产量占世界的80%。德国化学工业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A.德国具有特殊经济地缘优势B.德国普通劳动者的素质全球领先
C.德国人重视科技的生产转化D.德国充分利用了本国的自然资源
2022-09-27更新 | 41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新未来盟校2023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长时间以来,德国首相俾斯麦多次对皇帝表示:坚决反对德国在欧洲外谋求领土。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俾斯麦却以极大的热诚投身于殖民活动中。仅1884到1885年间,德国在非洲就取得了一百多万平方英里的殖民地。俾斯麦的转变(     
A.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确立B.源于工业化发展的需求
C.旨在缓解严重的阶级矛盾D.意图夺取世界霸主地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2-23高三上·江西·开学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826年,李比希在德国首创了闻名于世的现代化学实验室——吉森实验室,这一模式得到广泛的欢迎。随后,不仅各大学纷纷建立实验室,各类企业也对此表现出强烈兴趣。在这种背景下,德国化学工业迅速崛起。这反映了当时(     
A.科学与生产相结合的趋势出现B.科学发展严重污染环境
C.英国主导的世界经济格局改变D.重化工业逐步占据主导
2022-09-07更新 | 334次组卷 | 6卷引用:第19讲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兴起与发展——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22-23高三上·湖北·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工业革命与能源转型】

材料一   17世纪以来,英国的森林被大量砍伐,工业生产和平民生活都逐渐陷入了能源供给短缺的困境。其实英国从木柴到煤炭的能源转型并非一个自觉自愿的过程,而是由木柴短缺带来的能源危机所导致的被迫选择。然而,正是这次迫不得已的能源转型让英国化危为机,不仅摆脱了有机能源短缺的困扰,而且煤炭的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英国冶铁业的发展,而煤炭业与钢铁业的快速发展则为英国奠定了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础。

——摘编自潘荣成《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及其启示》

材料二   18世纪中期,由于木材匮乏引发的能源危机,使得英国人毅然在热能和机械能领域实现转轨,由此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始于19世纪末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能的广泛应用带领人类社会步入了电力时代,而石油为内燃机的出现提供了有效的动力来源。电能的普遍应用与内燃机的发明,又促进了新交通工具及新通讯手段等方面的巨大进步,形成了以电力、钢铁、石油化工、汽车制造为代表的四大支柱产业,确定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

——摘编自朱启贵《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下的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近代英国在能源转型中能“化危为机”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能源转型与工业革命的相互关系,并分析说明19世纪末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能源转型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2022-08-15更新 | 218次组卷 | 5卷引用:世界近代史单元检测(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专用)
7 . 商贸变迁
(1)古代商路两端往往连接着几个重要文明区域,判断图中字母对应的大国是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2)陆上丝绸之路在东西方商业贸易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始于(单项选择)
A.西汉后期   B.唐中后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3)拜占庭帝国金币在中国出土数量很多。如图是在中国北魏(386-534)墓葬中出土的拜占庭帝国阿纳斯塔修斯一世时期(491-518)的金币。此枚金币可以佐证的历史现象是(单项选择)
A.拜占庭与西汉间有直接贸易往来   
B.当时中外贸易结算必须使用金币   
C.拜占庭帝国垄断了中外丝绸贸易   
D.北魏时期与拜占庭贸易并未中断
(4)人类社会的商贸活动从地方性行为扩大到跨国、跨大洲贸易,再发展到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时间是在(单项选择)
A.11-12世纪   B.15-16世纪   C.17-18世纪   D.20世纪初

随着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国际贸易货币结算日益频繁而复杂,推动了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一些国家的货币先后成为世界货币体系的中心。


(5)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币种先后有哪些?
(6)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中用于国际贸易结算和各国外汇储备的币种开始发生变化。特别是进入21世纪,欧元、日元、人民币的影响日益上升。2009年,中国政府开始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2010年,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19世纪以来国际贸易结算及各国外汇储备中心币种地位变化的认识。
2022-06-14更新 | 228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51年至1850年,英国取得了129项重大科学成就,占世界72%左右。在此期间,英国重视对专利的保护,科技进步与工业发展得以相互结合。随着第二次技术革命的兴起,由于英国轻视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特别是轻视科技成果的及时推广应用,尽管英国在电磁学领域拥有开创性的伟大科学成就,但却错失良机,英国逐步丧失“世界科技创新中心”地位。二战后,英国在新兴的高科技企业中培养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仍然很少,国内政治力量对发展科技的预算存在很大分歧。保守党政府时期,每在研究与开发方面花1美元,联邦德国就花了3美元,美国花8美元。由于科技研究与开发工作与工业部门的需要严重脱节,大规模的科研得不到工业部门的大力资助。英国实现科技复兴的远期前景更加暗淡。

——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科技改革的决定、条例内容(摘编)

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
定(1985年)
科研机构、设计机构、高等学校要与企业之间协作和联合,加强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企业的技术吸收与开发能力
关于扩大科学技术研究机构
自主权的暂行条例(1986年)
科研机构在保证国家任务的前提下,可以向社会承接各种科技任务。根据科研机构的性质,采取合同制、基金制和包干制管理形式,合理应用国家科研经费,多途径开辟经费来源。
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
定(1995年)
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
相适应的新型科技体制。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
规划纲要(2006-2020年)
部署信息技术、节能技术、新药创制技术、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的发展路径以及建设若干世界一流科研院所、大学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研发机构。

——摘编自侯波《新中国70年科技发展改革的历程和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科技发展的历程,并简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科技改革的特点,并说明科技改革的意义。
2022-06-04更新 | 249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高考前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传统能源依赖木材。15、16世纪以来,英国人口增长迅速,传统手工业如啤酒业、煮盐业、玻璃制造业、造船业等迅速发展,而且都以木柴作为生产燃料,木柴短缺危机日益加剧。16世纪下半期开始,英国能源逐渐转型。到17世纪中期,英国的城镇基本上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主要生活燃料。到18世纪上半叶,煤炭已经取代柴薪,成为英国制造业所使用的主要能源。到了19世纪,英国已经基本完成了从柴薪到煤炭的能源结构转型,正式步入化石燃料时代。这比欧洲其他国家早了将近150年。凭借储量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英国海军迅速发展壮大,到1899年拥有各类舰艇472艘,总吨位达到约126.6万吨,大大提升了英国的综合国力。

——摘编自潘荣成《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及其启示》

材料二   美国是第二次能源转型的引领者。1859年宾夕法尼亚州挖掘了第一口油井,标志着世界现代石油产业的开端。此后百年间,美国一直都是世界石油工业的主导者。但在最初的半个世纪内,受限于精炼技术和利用技术的落后,石油主要用于提炼煤油以作照明之用,一直到1910年左右,石油消费量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才超过5%。随着内燃机、汽车的发明与改进,石油逐渐得到广泛运用并成为主导能源。到1950年左右,石油在美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首次超过煤炭,成为主导能源。

——摘编自裴广强《近代以来西方主要国家能源转型的历程考察》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和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是第三次能源转型的两大背景。进入21世纪,第三次能源转型在国际社会中掀起浪潮。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领域正迎头赶上。2017年,中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和核电在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非化石能源发展的引领者”。

——摘编自吴磊、詹红兵《国际能源转型与中国能源革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英国能源转型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引领第二次能源转型的原因。
(3)当今世界正处于第三次能源转型时期。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中国应该走怎样的能源发展之路。
2022-06-02更新 | 693次组卷 | 8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2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07年,美国钢铁公司巨头在回答其铁丝网线比一般铁丝贵50%的质询时说:“因为我们实际上拥有美国现存的铁丝网线及其制造设备的一切专利,而且我们声明:任何人制造铁丝网都将侵犯我们的权利。”石油巨头洛克菲勒说:“要红蔷薇含苞待放,必须剪除多余的枝叶。”这表明垄断企业的行为
A.恶化了劳动人民的生活B.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C.挑战了政府的行政权力D.损害了公平竞争的环境
2022-05-27更新 | 899次组卷 | 14卷引用:湖北省黄冈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