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1 . 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将正式举办。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材料一:1851年英国举办了第一届世博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英国馆主题:“传承经典,铸就未来”。下图是其造型亮点:主体建筑“种子圣殿”,下面还有一张“礼品包装纸”,整个建筑犹如一个展开的礼品盒。参观者进入“种子圣殿”里,展览将从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角度描绘自然在英国城市中的角色。

(1)英国给世界发展的礼品之一是播撒了工业文明的种子。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前提是什么?使英国工业革命有了雷霆万钧的力量和排山倒海的气势的是哪项技术发明?期间,英国政府可能为与会代表提供哪些先进的交通工具?
材料二: 1876年,美国费城的世界博览会,是美国第一次举办的世博会。这一年,适逢美国建国百年。美国展品占据了大部分的展览面积。主厅:美国展品占据了一半,有精巧的打字机、自来水笔、手表、幻灯放映机、刚刚问世的电灯等;机械宫:美国展品占据了3/4,展出了抽水机、挖泥船、缝纫机、织布机等工业品;农业宫:美国展品占据了2/3;园艺宫:基本全是美国展品;在博览会的总展览厅中,中国设立了自己的展室。正面一大牌楼,上书“大清国” 三字,横额日“物华天宝”,两侧有对联“集十八省大观,天工可夺;庆一百年盛会,友谊斯敦”。两旁有东西辕门,上插黄地青龙旗,很像官府衙门,形式非常严肃。里面陈列了许多古色古香的橱柜,放置绸缎、象牙雕刻、银器、景泰蓝、漆器、镜屏、瓷器、字画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美两国在费城世博会上展品的差异,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材料三   1910年,上海小说家陆士谔在他的幻想小说《新中国》里虚构了在一百年后的上海浦东举办世界博览会的具体情形。他在游历上海时惊讶地发现,租界的治外法权已经收回,昔日趾高气扬的洋人见了中国人毕恭毕敬,而街头的新生事物则更多,以往经常碰撞行人的电车也改为地下行驶。“把地中掘空,筑成了隧道,安放了铁轨,日夜点着电灯,电车就在里头飞行不绝。?“一座很大的铁桥,跨着黄浦,直筑到对岸浦东。”2010年百年梦想终成现实,上海世博会将如期举办。                      

--摘编自《世博岁月》


(3)根据材料三概括作者幻想百年后中国上海发生了哪些变化?(不得照抄材料)并简要分析中国“百年梦想终成现实”的原因。
材料四:2010年世博会举办城市上海的历史就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缩影。
(4)上海是近代中国国门洞开的历史见证。出现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5)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是如何“与世界接轨”的。
材料五:   2010年,上海将举办世博会,这将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更加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一项实质性措施,也是继申办奥运会成功以后再次向世人展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成果的崭新机会。
(6)结合材料五,你认为举办上海世博会将对中国的发展产生哪些积极的影响?
2016-12-07更新 | 7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浙江省富阳二中高一3月质量检测历史卷
2 . 查尔斯•辛格在《技术史》中写道:“在英国,工业革命的种子早已潜藏了多年,然后才爆发式出现了惊人的发展,这并非偶然事件,而是若干因素导致的自然结果。”下列属于推动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因素的有①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国际市场②圈地运动的进行③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④手工工场的发展
A.②③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3 . 18世纪英国国会法令规定:“凡是流浪一个月还没有找到工作的人,一经告发就要被卖为奴隶,他的主人可以任意驱使他从事任何劳动。”这一规定造成的主要后果是(   
A.奴隶制度在英国盛行B.促进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C.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D.使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4 . “在这两百年(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人首先解决了……的问题,接下来解决了全球商业秩序的问题,而工业革命则是在这两个任务完成之后的事情。”文中省略号部分应该是(   
A.现代企业制度B.机器动力来源
C.资本垄断方式D.国内政治体制
5 . 1516年,托马斯·莫尔爵士在《乌托邦》一书中发出了“羊吃人”的控诉。他控诉的是(   
A.黑人奴隶贸易的罪恶
B.圈地运动使农民境况悲惨
C.大工厂制对工人残酷剥削
D.机器生产破坏了田园生活
6 . 《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这句话强调了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哪一因素
A.资本原始积累
B.技术革新
C.市场需求
D.自然资源
7 . 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条件不应该包括
A.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和市场条件
B.圈地运动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扩大了国内市场
C.手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D.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更多的劳动力由农业生产转入工业生产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说,此前几个世纪的圈地运动是由转为大租佃主的各庄园主在各个村子进行的,18世纪的圈地就带有集团性的有计划实施的性质。1688 年政变后……代表新贵族利益的议会积极支持扩大本阶级的地产……通过立法形式采取的合法行动(进行圈地运动)。圈地从道德评判层面上讲,给小农带来深重灾难,使大批农民无家可归……
材料二   1601年英王室通过了一个新法案:《济贫法》。其主要内容是:各教区负责向居民和房地产所有者征收济贫税,以此为来源给无力谋生的贫民发放救济。通过各教会的教区组织失业者从事劳动,安排未成年的孤儿学工。
材料三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
1600
1670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8.25
13.5
21.0
27.5
51.0


材料四 1802~1803 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济贫税年均为530 万英镑;1813 年,增长到860 万英镑;1817~1818 年, 达到前所未有的930万英镑;从1802 年到1833 年,济贫税增长了62 %。
材料五   1802年,英国政府颁布“学徒健康与道德法案”,1833年英国第一个有实效的工厂法问世,1834年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即“新济贫法”。 新“济贫法”首次强调了需要社会救助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国家和社会对公民实施社会救助是其应尽的义务……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圈地运动在18世纪之前和18世纪之后有什么不同,根据材料二,结合材料一,指出1601《济贫法》出台的背景。
(2)材料三反映了英国近代什么社会现象?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这种现象发展的主要原因。
(3)材料四反映了什么问题?原因是什么?
(4)根据材料五指出英国政府解决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的特点。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的原因。
2016-11-18更新 | 3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统练考试历史试卷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材料二 人口向城市不断移住,农村因租地集中,耕地牧场化,以及机器等等而不断人口过剩化,农村人口因拆毁小屋而不断被驱逐,这种现象是同时并进的。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人口问题》
材料三 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0万人,至1893年增至2350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为6.6%。至1949年增至5766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至10.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般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官商合办工帮、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皮明庥《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材料四   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各乡村普遍有一种杌齁不安(注:心情焦灼不安)的现象。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都市。                                                                                   
——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英国城市代的发展趋势。并据材料一、二分析推动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2)对比材料一、三归纳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中国近代前期城市发展的背景。
2016-11-18更新 | 5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10 . 马克思认为:16~17世纪,欧洲出现了使西欧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性因素迅速发展的现象。这里说的“革命性因素”应该包括①圈地运动②资本原始积累③工业革命④意识形态领域的变革(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