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世界著名哲学家、文化史专家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最后5分钟”的原动力是
A.市场的需求
B.资本积累的完成
C.自由劳动力的大量存在
D.科学技术的进步
2 . 在17到18世纪,英国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多条主干道,并对河流河床进行综合整治,最终打造成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运输网,这些措施
A.引发了英国交通领域上的革命
B.推动了英国对外进行殖民扩张
C.加速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D.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
3 . 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指出:“这一革命性的、纯属英国本土的特征,是煤的应用越来越广,烧煤成为英国经济的主要特征。”“烧煤经济”在英国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煤的储存丰富
B.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C.采掘技术提高
D.煤的出口量激增
4 . 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2018-06-09更新 | 13476次组卷 | 18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马克思说:“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这表明
A.蒸汽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B.蒸汽机和机器的发明导致了工业革命
C.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引起了工业革命
D.工场手工业一直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
2018-06-03更新 | 333次组卷 | 25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安徽省淮北十二中、濉溪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在18世纪中叶前,英国议会通过的圈地法案还并不多,半个世纪中才达到100多项。但18世纪中叶后,议会通过的地法案迅猛增长:70年代为642项,90年代为506项;19世纪最初十年达到空前的906项。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造成了粮食需求的增加
B.土地产权及经营模式的变革阻碍了农业发展
C.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有利于英国社会经济转型
D.农民收入增加扩大了国内工业品的销售市场
7 . 一种观点将英国工业革命归因于市场的发展。有学者研究发现:在工业革命前夕,中国和英国的市场发育程度不相上下,而在市场宽度(远距离商品贸易开展情况)和深度(不同地区价格差异的标准差)上,中国似乎更胜一筹。上述论证过程能够说明
A.工业革命应该发生在英国,而不是中国B.工业革命应该发生在中国,而不是英国
C.政治制度是工业革命发生的必要条件D.英国工业革命由多种复杂因素促成
2018-03-20更新 | 179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7届安徽省蚌埠市二中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
8 . 《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认为:“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不包括
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工厂的出现
C.圈地运动的工展
D.海外市场的扩大
2018-03-20更新 | 281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安徽合肥中国科大附中高一下期中历史卷
9 . 下表是《英国社会各阶层(职业)1560-1700年识字率变动趋势分类统计表》(表中数据为具备识字能力的成员占该阶层(职业)全部成员的百分比)。这一变动趋势
A.说明社会上层政治地位稳定B.表明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
C.反映出英国基础教育已普及D.有利于英国生产方式的变革
10 . 从17世纪开始,一场“农业革命”如火如荼地展开。这场革命中,资本主义型的农场在农业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农业的耕作和栽培技术经历了重大改革,如:农业机械的采用、畜种的改良。这场“农业革命”的主要作用在于
A.使“圈地运动”得以终结
B.为工业革命准备重要条件
C.推动贩卖黑奴活动的开展
D.促使对外殖民不断地加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