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5世纪束开始的持续数百年的“圈地运动”使得庄园制经济和佃农制经济瓦解,个体农民斩断了与土地的联系,成功摆脱了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成为仅有劳动力可以出售的“经济人”或“自由人”。他们进入城市,既无财产也无技能,人数众多却不懂得团结,因此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处境极为不利,有时还互相竞争、彼此倾轧。面包等一切生活必需品都要从市场上购买,没有一天的劳作就没有一天的衣食。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等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黄册制度名存实亡,统治者将赋役合并征银,使地亩成为征派赋役的依据。轮班制度和匠籍制度相继被废除,工匠获得了通过市场出卖劳动力的自主权。在此基础上,江南地区的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等领域,雇佣劳动力的现象已非常普遍,且清代较之明代有了更大发展。许多市镇有了专门出卖劳动力的场所,甚至一些地区、行业的雇佣工人还组建了维护自身利益的行帮。政府亦规定:雇工人与其他“凡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乾隆以后,雇工园对工作条件不满等原因在工期未满时就辞工的现象越来越多。

——摘编自赵冈《中国历史上的劳动力市场》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与明清江南地区在劳动力市场形成方面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江南地区劳动力市场形成的影响。
2 . 持续了近一百五十年的工业革命不仅改变了英国,也改变了世界面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令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因此,圈地可看作是英国工业在19世纪居首位的一种先决条件。工业革命的第一阶段持续到19世纪中叶,包括棉纺织工业、采矿业、冶金业的机械化和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和运输业中的运用。第二阶段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科学逐渐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世界市场的扩大使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此外,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工业发达国家与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明显以及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首要条件,概括工业革命的阶段特征。
(2)据材料二,分析世界市场扩大带来的影响。据材料二指出推动世界市场扩大的最重要的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工业革命改变世界面貌的主要表现。
3 . 一个国家的成功有偶然的机会,但偶然机遇的被发现、被抓住与被充分利用,却又绝不是偶然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英国仅仅是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国内积累的资本,是不足以触发一场工业革命的。重要的还有外部世界的作用。英国统治者“在扩大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发挥了强大的作用。特别是1651-1660年的航海条例,确立了英国对殖民地贸易的垄断权。……外部世界对英国工业革命的作用,还表现在国际市场的需求对技术革新的刺激方面。……英伦三岛之外的世界,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是有很大贡献的。

——摘编自许洁明《工业革命为什么起源于英国》

材料二   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英国政府派乔治马戛尔尼为首的使团前来中国,并带来了西方科技的新信息和18世纪西方工业革命的最初成果。……在18世纪时,清帝国的领土,人口都获得了发展,而国内市场和国内贸易也远远超过了欧洲。可遗憾的是对乔治马戛尔尼使团来华访问所带来的西方现代化的最初成果,乾隆皇帝竟称西方先进的科技工业只不过是夸大其词而已。而整个清朝廷的官员们对一切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概不关心,对欧洲现代化的成果不屑一顾。

——摘编自郭维刚《近代中国错失现代化机遇的原因及启示》

材料三   特别是19世纪最后30年,是欧美列强争夺殖民地最激烈、最疯狂的年代,它们争夺的范围从亚洲、非洲、拉美和澳洲的沿海地区延伸到内地,凡是可以开发的地区都有殖民主义者的足迹,整个世界都被帝国主义者瓜分殆尽。

——摘编自王章辉《欧美大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在英国最先发生的原因及其对英国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清政府错失机遇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对亚、非、拉国家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农民的农产品要先出售,取得货币来交租,剩余货币用于购买铁农具、食盆等资料。农业中的商品生产逐步发展,城郊园圃业、林业、牧业、渔业商品化的程度较高。市场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市井、墟市、邑市等,遍布城乡各地,形成不同层次的市场。农业领域的商品生产呈现多元发展的趋势。

——摘编自郑林《试论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材料二 上层建筑的巨大作用,在(英国)改造农业方面得到了典型表现。18世纪中叶起,英国从私人圈地进入国会圈地时期,人口的增长特别是城镇人口的急剧膨胀带来了对商品粮的巨大需求。乔治三世在位时期(173811820年),国会颁布圈地法令达3000条以上,英国的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基本确立起来,大租地农场的经营方式占据了绝对优势。农村里,形成了地主、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工人三大阶层。农业的资本主义化,鼓励了农业投资,为技术革命和机器的应用扫清了障碍。播种机、打谷机和收割机应运而生,在农业革新的高潮中,成立了农学委员会、皇家农业协会等。英国资本主义农业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农业领域商品化发展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世纪英国农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5 . 工业革命,一方面创造很多奇迹,一方面带来很多问题,如环境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固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动了城市化。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这个)“自由国度”的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

—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

材料三……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据材料一,分析引起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的伦敦成为“雾都”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英国治理环境的措施,并指出英国政府治污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1801年首次普查,该郡(英国的约克郡)只有15个城镇,其人口总共2万多人;而到1891年,已经有63个城镇。从1820年到1830年,利兹、曼彻斯特以及伯明翰的人口增长率达40%,这是增长最快的10年。

——【英国】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材料二   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

材料三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的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材料四   没有什么在表达工业时代的恶果时比这副照片更令人震惊的了。早期的工业社会已变成疯狂的食人机器,浓烟蔽日的工厂和血淋淋的断指,是对19世纪兴起的所谓“人类的进步”最为直接的控诉。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和产生的政治影响。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工业革命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力压迫下为富民强国采取的是倾斜的转型模式,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大量农村人口和劳动力不能随工业化的发展而就业,导致就业结构的转换落后于产业结构的转换,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集聚。正如张培刚先生所指出的“工业化的成败与否取决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能否妥善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吸纳问题”。

——摘编自魏悦魏忠《近代以来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思想的历史演进》

材料二“圈地运动”深刻影响了英国乡村的社会经济条件,带来了土地关系和农业经营方式的变革。自然经济基础逐渐消解,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廉价劳动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发展,农场成为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主要就业场所。除了受雇于农场之外,海外移民是农民的又一种选择。殖民地的拓展吸引大部分人移居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继续从事农业生产。总体来看,在这一阶段发生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表现为农村内部和农业内部的转移,有的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有的则亦工亦农,只有少量农民进入城市。

——摘编自王爱华《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在劳动力转移中所存在问题的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圈地运动”中劳动力转移情况并分析对英国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