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政治制度,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英国在世界各地进行大规模海外殖民,在国内实行有利于资本积累的经济政策,在农村进行大规模圈地运动,为城市工业发展准备了大量可供雇佣的“自由”劳动力。而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培养了熟练工人,为机器的应用提供了技能经验和人才条件;同时,自然科学的进步,特别是⋯⋯近代科学的发展,为机器的发明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摘编自金碚《世界工业革命的缘起、历程与趋势》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表

类别时间 内容国别

电力
1866年西门子制成发电机德国
19世纪70年代 电力成为新能源
19世纪八九十年代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相继问世

内燃机交通工具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诞生德国
19世纪80年代本茨制成内燃机驱动汽车德国
19世纪90年代狄塞尔制成柴油机德国
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试飞成功美国

通讯手段
 19世纪30年代有线电报开发成功美国
19世纪70年代 贝尔发明有线电话美国
19世纪90年代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意大利
化学工业 1867年诺贝尔发明炸药  瑞典
19世纪80年代 从煤炭中提取出卤、苯、人造染料

材料三 工业革命在1790年至1850年间改善大多数人民的物质生活了吗?历史学家们对这个问题展开了辩论。被称为“悲观派”的历史学家,起草了令人生畏的诉状来攻击工业革命:包括工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手工业者地位的改变,儿童的境遇等等。被称为“乐观派”的历史学家,则针对以上这些指责作了强有力的辩护,工业革命创造了许多充满机会的城市;给千百万人口提供了工作,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并给予他们以较大的自由,使他们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有更大的作用。

——摘编自克莱顿·罗伯茨等著《英国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3)针对材料三中两派历史学家的争论,任选一派的观点,或自拟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证。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出版业在1476年引入印刷术后建立。光荣革命后,出版业摆脱出版审查制度,促进了产业的自由化发展。伴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成功改造,出版业也开始使用蒸汽机进行生产。机器的使用,也使英国的造纸量成倍增加,这为出版业解决了原料的供应问题。英国在商业战争中不断地胜利,经济整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不仅形成了以伦敦为中心的国内出版业市场体系,而且出版业海外市场也在不断地扩张。伦敦和美洲殖民地之间的出版贸易往来,增强了支撑美国政治变革的公民和解放。与此同时,这一时期民众的识字率有了一定的提升,受过教育的儿童,具有提高其社会和经济地位的能力,这刺激了民众对阅读的追求不断地上升。英国出版业在18世纪完成现代化转型,从一种主要面向上层人士的传统产业发展成为更多为民众服务的成熟产业。

   ——摘自龚敏《18世纪英国出版业的转型》

材料二   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图书出版史上的全盛时期。除了以出版经、史、子、集为大宗的官府刻书取得长足发展外,满足大众文化类出版物消费的民间刻书业也快速发展。但直到鸦片战争以前,官、私、坊三大体系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也一直未能摆脱中古时期的封建手工经营模式。当时的出版业以手工雕版印刷为大宗,期间杂以木、铜、铅、泥等各种活字印刷方式。北京、杭州、南京、苏州等成为明清时期的印刷出版中心,但未形成自己的行会和独立职业。晚清以前,历代政府均缺乏对出版业的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律例中对出版业并无专门的法律保护条文,反而对有悖统治阶级利益的出版行为有十分严厉的处罚,所以政府的管理行为多表现为禁书毁版

       ——摘编自《明清图书出版特征及促销艺术》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英国出版业转型的背景和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的英国出版业相比,明清时期中国出版业发展的不同走向,并简析其原因。
2023-02-19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3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七)历史试题
3 . 18世纪以来,在重大科技革命的带动下,世界经济发生了多次产业革命,同时也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革命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演变,逐渐由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让渡给工业。这   一过程是劳动力、粮食、市场、资金等资源配置经过长时间的积累由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的过程,是经济发展重心由农业移向工业的过程,是农业革命孕育工业革命的过程。之后 农业和工业仍在发展,农业的“革命”和工业的“革命”没有终点。工业革命开始后,农业继续为工业贡献劳动力、粮食、原料和资金,但同时工业革命反作用于农业革命,一方面加速了国地运动,促进资本主义大农场、牧场的建立和集中,促使自耕农消失。另一方面推动了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变革。

——摘编自何洪涛《论英国农业革命对工业革命的孕育和贡献)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大事记

时间

重大事件

1892年

德国吸收无限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长处,创新企业组织形式,规定股东人数有限,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的债务负清偿责任。这种形式相为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所采用。

1904年

在美国,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约1900个,占企业总数的0.9% 而它们拥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25.6%,它们的产值占总产值的38%

1913年

英国、德国和美国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的占比分别为15%、11%和13%。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史》等

材料三   时任中国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指出,我们向别人开放,世界也同样向我们开放,这 就大大扩大了我们的发展空间;过去人家制定规则,我们来执行,现在我们不但要参加,而 且要充分发表中国的意见,维护我们中国的利益;过去许多方面是受到歧视的,因为你不是 世贸组织成员,现在如果发生贸易争端,中国可以按照世贸组织规则解决贸易争端。

       ——整编自2002年央视“经济半小时”专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相关史实,阐述英国农业革命与工业革命的相互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组织形式和贸易格局的角度,指出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现象,并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动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时间,并阐述其历史意义。
2023-02-16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7世纪末开始,英国贵族在“向上流社会看齐”的传统风尚中,以一种追求和进取的形象激发了社会各个阶层人民的创造力,全社会处在一种“向上”的追求中。这种风尚(     
A.导致了贵族的奢侈腐化B.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C.冲击了传统的政治体制D.推动了近代的技术革命
2023-02-11更新 | 0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钱乘旦评价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这种经济的转向使一些村庄湮没、社区解体,农民要么流落城市去寻找出路,要么无业可做。然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和财富,则伴随这声声哀鸣在英格兰社会贫富拉大间距的过程中,不可遏制地增长了,这一事件(     
A.体现殖民扩张的两面性B.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助推着工业时代的到来D.造成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
6 . 1700—1750年,英国国内产业增长7%,出口产业增长了76%;1750—1770年,二者又分别增长了7%和80%。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A.主导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B.工业革命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C.市场需求增长推动工业革命开展D.“世界工厂”确立推动殖民扩张
2023-02-09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有学者认为,1750年英国的劳动力价格是法国、意大利的1.7倍,英国工人工资的快速上涨使得机器替代人工变得有利可图,这催生了瓦特改进蒸汽机。作者意在强调工业革命的发生是源于(     
A.工人要求提高待遇B.企业追求更高利润
C.政府平抑市场物价D.国家解决就业问题
2023-02-08更新 | 887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下图是1500年至1750年间英国农业劳动力和城市工人的日收入水平波动趋势图。下列选项中对图表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英国农业劳动力和城市工人的日收入水平波动趋势图(1500—1750)
A.1550—1650年间农场主和农业工人日收入增高与商业革命关系直接
B.1600—1700年间农场主收入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圈地运动导致其破产
C.1650—1750年间伦敦工人的日收入较高得益于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
D.1650—1750年间英国的高工资状况是推动工业革命发生的重要诱因
2023-02-08更新 | 357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在中世纪,欧洲封建领主用各种措施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人为地限制劳动力转移。到了工业革命前,为英国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的是(     
A.圈地运动B.殖民战争C.垄断组织D.黑奴贸易
2023-02-06更新 | 470次组卷 | 5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试题(等级考)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经济上,这段均衡期(16601730年)应当被理解为一段稳步增长而非停滞不前的时期。整个欧洲商业繁荣。西方世界到处都建起漂亮的新古典风格的交易所。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土地市场、商品市场都在更加高效地运作。银行也迅速增加,比如英格兰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每一个欧洲国家都修缮道路、扩建港口,并开凿运河、搭建桥梁。直到1654年,柏林仍然不过是小河旁一个拥有五千居民的定居点,但到1740年,它已成了一座拥有将近十万人口的宏伟城市。维也纳从一个阴森的中世纪堡垒变成了瑰丽壮观的帝国首都。

——摘编自[美]大卫·哈克特·费舍尔《价格革命: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商业城镇的发展十分迅速。清代中叶直隶、河南、山东商业城镇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重达40%以上。商业城镇中人口超过府城者至少有10多个,人口规模超过一般州县城的为数更多。新兴商镇的大量崛起使城市数量大大增加,这些商镇在行政建置上虽然只是一个镇,但其人口规模和市场辐射功能很多已超过一般州县城,其中的一部分在其后的发展中升格为行政中心城市。清代中叶,冀鲁豫三省可视为流通枢纽和地区性商业中心的城镇有30余个,已超过三省的府城总数,这些商业城镇正在越来越明显地改变着传统行政中心城市的绝对统治地位。

——摘编自许檀《明清华北的商业城镇与市场层级》

材料三   在西方,最早有关明清“停滞论”的表述出现在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中,而后,著名学者魏特夫、佩雷菲特等也对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发表了类似见解,这些断言使“停滞论”在西方世界得到了一个相当普遍的认同。这样一种超稳定、无变化、停滞的中国社会面相在国内也同样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而有关“停滞论”的反思很早之前就出现了。

——摘编自朱浒《明清中国社会停滞了吗?——中西比较的视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商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华北商业城镇对于城市发展的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商业角度评析明清“停滞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