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1624年英国议会通过《垄断法》,宣告以往国王所授予的专利权一律无效,规定以后凡新产品的第一发明人将向其授予专利证书,享有不超过14年的独占保护。以下对《垄断法》的制定理解正确的是
A.专利垄断不利于科技的进步
B.推动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C.议会成为英国权力中心
D.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基础
2019-10-07更新 | 493次组卷 | 19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这里的“向下”和“向外”分别指
A.石油资源和殖民地市场
B.石油资源和传播基督教
C.煤炭资源和黑奴贸易
D.煤炭资源和殖民地市场
3 . 18世纪,大批法国亚麻布和印度棉布服装涌入英格兰。为保护英国传统的毛纺织业,枢密院和议会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严禁商人进口亚麻布和棉布,并禁止人们穿进口服装。这一措施
A.推动英国毛纺织业迅速发展
B.客观上吹响工业革命的号角
C.促进君主立宪制的逐渐确立
D.导致英国殖民优势日益丧失
4 . 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A.资源因素B.市场因素C.理论因素D.劳动力因素
2019-01-30更新 | 1102次组卷 | 35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十五中学2019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7—18世纪,欧洲大陆仍处于以土地贵族和依附农民为主体的社会,而英国较早发展成以土地贵族——中间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这表明
A.英国工业发展水平远高于欧洲大陆B.欧洲大陆农业发展水平远高于英国
C.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工业革命D.社会结果变迁与工业革命同步发生
6 . 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2018-06-09更新 | 13441次组卷 | 18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市场需求的日益扩大B.海外贸易和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
C.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D.层出不穷的科技发明
2018-05-0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8 .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关系到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英国圈地运动后,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
A.推动了英国议会制改革
B.有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
C.加剧了农村的贫困问题
D.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2018-04-08更新 | 689次组卷 | 22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十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英国人的优势一是海洋对它的保护作用,二是处于到美洲的便捷航路上,三是采取人弃我取的原则处理殖民和欧洲事务,四是煤矿和铁矿储藏条件好。”“英国人的优势”最有利于
A.“日不落帝国”的建立B.海外殖民扩张和奴隶贸易
C.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开展D.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10 . 英国在17世纪和18世纪上半期农业生产能力出现了提升。1700年后谷物和面粉的出口大幅上升,到1750年总数达20万吨,是当时的“欧洲粮仓”。英国成为“欧洲粮仓”的根本原因是
A.工业革命对农业的推动B.圈地运动变革了生产关系
C.机械化耕作的普遍推广D.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刺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