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1 . 下表为18世纪英国议会圈地法案数量表(单位:份)。对此解读正确的说法是

——李培锋《英国18世纪的农民反圈地模式与法治传统》
A.圈地代表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B.圈地逐渐由个人行为过渡到政府行为
C.圈地为工业革命开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D.圈地破坏了农村经济结构和生态环境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初圈地是以皇帝下诏的合法形式进行的,为满足满洲贵族和八旗官兵对土地的需求以及随清军入关的东北境内其他民族对土地的需求,“圈地自此始”。……“顺治四年(1647年)以前圈地数达圈地总数的89%”,到康熙五年(1666年),全国约圈地167000顷,加上各省驻防旗人所占土地,总数高达227000顷,占当时全国耕地面积的1/20以上。……清初大规模圈地导致“近畿土地皆为八旗勋旧所圈,民无恒产,皆仰赖租种旗地以为生”。

—摘编自秦维宪、薛小荣《康熙帝遏制圈地浪潮的历史启示》

材料二到了18世纪,圈地得到了政府的支持。由于1688年的“光荣革命”改变了国家由国王控制的局面,确立了议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的地位,在议会通过相应的圈地法令后进行圈地,这便是议会的私法圈地。在18世纪和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了4763件与圈地有关的法案。

—摘编自王田田《英国圈地运动中的法律规制》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初圈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圈地运动形成的原因。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初圈地和英国圈地运动的不同。

3 . 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直接动因是
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B.圈地运动的发展
C.海外市场的迅速扩大D.手工技术经验的积累
4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44—1683年,清朝执行了比明朝更为严厉的海禁政策,禁止民间商船出海贸易,显然是针对沿海抗清势力而采取的非常措施。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先前所面临的“反清复明”问题已经烟消云散……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正式指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南京)设置海关,允许外国商船前来贸易。在这些港口沿线及邻近地区,也都允许进行对外贸易,例如广东的潮州、高州、雷州、廉州、琼州等四十三处,福建的厦门、汀州、台北等三十多处,以及浙江、江苏沿海多处港口都是开放的。乾隆二十二年( 1757年),清廷下令关闭江海关、浙海关、闽海关,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粤海关——广州一地通商,并且对丝绸、茶叶等出口商品的出口量加以限制,对中国商船的出口贸易规定了许多禁令。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在英国,工业革命的种子早已潜藏了多年,然后才爆发式出现了惊人的发展……当时,英国不仅拥有众多的发明天才以及从事商业贸易的冒险精神,而且事实上它还是有机会得到时代机遇所赋予的巨大物质利益的唯一国家。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一直困扰着欧洲的历次战争,确实给英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但是,其在人力方面的投入始终相对较少,而且始终保持着对海洋的支配权。正是有赖于后面这一优势,使得英国能够不受限制地与世界上的任何地区进行自由贸易一一进口新兴工业所必需的各种原材料,出口由其制造的各种产品——从而由此获取财富……英国变得日渐富强起来。

---查尔斯·辛格等主编《技术史》第四卷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海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英国潜藏多年的工业革命的“种子”。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取得海洋支配权的过程。
5 . 西方历史学家卡洛·齐波拉指出“采用煤炭作为家庭以及手工业的燃料使得英国踏上了工业革命的道路”。中国学者李伯重指出“由于缺煤缺资源江南不可能出现能源革命以及材料革命,因此当然不可能发展到近代工业化”。这表明
A.地理条件决定经济发展速度
B.能源是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
C.英国工业革命始于能源部门
D.能源缺乏是中国落伍的首因
6 . 马克思曾指出:“在英国,特别是弗兰德毛纺织工场手工业的繁荣,以及由此引起的羊毛价格的上涨,对这件事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这件事”是指
A.奴隶贸易
B.海外殖民
C.圈地运动
D.工业革命
7 . 18世纪末期的英国,由于冶金业和采矿业的发展,大规模的工厂一个接一个的建立起来。这些工厂普遍建立在河流湍急的偏僻山谷,交通不便,又远高销售市场。这客观上反映出
A.城市化进程的长期性
B.动力革命的迫切性
C.工业对资源的依赖性
D.殖民扩张的必要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央视纪录片《公司的力量》介绍:1769年,詹姆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但后来将蒸汽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是詹姆斯·瓦特的儿子小瓦特……他不仅是技术专家,而且是个企业家。他与商人马修·博尔顿合资经营索霍制造厂,把蒸汽机批量生产,推向市场。据此可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A.得益于商业资本与技术的结合
B.取决于专利制度对创新的保护
C.取决于瓦特生产实践经验的积累
D.得益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9 .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写道:“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了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种种有利力量”应包括
①圈地运动②海外殖民扩张③君主立宪制的确立④工厂的出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面是某版《世界史》一书中有关“工业革命”内容的目录摘编。

世界史
……
第三十三章工业革命
1.什么是工业革命…………………855
2.新的纺织机器……………………857
3.詹姆斯·瓦特和蒸汽机…………864
4.煤和铁……………………………866
5.汽船和火车………………………869
6.寂静的家…………………………875
7.荒芜的村庄………………………878
8.工业巨头…………………………884
……

根据上述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两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2018-02-1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精选精练: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