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的进程及其发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棉花产业传播活动的中心是印度。棉花的种植和加工技术从印度向东传遍亚洲,特别是传入中国,使得亚洲在19世纪以前一直是全球棉花产业的中心。元朝时,棉花在中国农村广为普及,事实上取代了苎麻成为中国人制衣的纤维原料。到明朝时,棉花生产大力发展,中国的农民可以用棉花抵税,劳动力的地理分工已经出现:北方农民运输原棉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南方的农民用这些原棉以及他们自己种植的原棉生产棉纺织品,其中一些纺织品还会被卖回北方,棉布生意甚至达到帝国商业额的四分之一。到17世纪,中国的男女老幼几乎都穿着棉布衣服。当中国人口在18世纪增加到4亿时,棉花产业仅次于印度排世界第二。

材料二   16世纪末,荷兰和英国开始挑战葡萄牙在亚洲贸易的垄断地位。他们特许设立一些合股公司,从印度购买棉纺织品,把它们带回欧洲消费,或者运往非洲购买奴隶送往新世界刚刚开始扎根的种植园中工作。在一系列英荷战争后,印度纺织品贸易主要落入英国人手中。随着印度棉纺织品在18世纪更为流行,替代这些进口产品的愿望成了推动英国棉花生产强有力的激励因素,最终引起了棉织产业革命性的变化。到1780年,整个欧洲,尤其是英国,已经成为世界棉花网络的中心。一个松散、多中心的旧棉花世界转变为一个整合、集中、等级森严的棉花帝国,全球数百万家庭棉织工人失去了纺纱和织布的能力。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棉花传入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欧洲人缔造棉花帝国的手段。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棉花传播与交流的世界影响。
2021-06-01更新 | 516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确实是有所作为的,他为了持续生产他发明的著名的轧棉机已经负债累累了,于是在公元1798年他与美国陆军部签订了生产1万支步枪的合同以缓解自己尴尬的境地。他并不仅仅是在生产步枪,更多的是在研究以一种独特并且极其先进的制造方式,这种方式就是        。杰斐逊在写给门罗的信中说他已经"制造出了能够生产相同枪机的模子和机器,这样生产出来的100个枪机混在一起你根本就看不出来它们之间的差别"。

——摘编自【美】罗伯特·L·奥康奈尔《兵器史∶由兵器科技促成的西方历史》

材料二   当浮云掠过太阳,或者阵风吹乱水中的倒影,"自然"或者"母题"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画家要想抓住一个具有特点的方面,就没有时间去调配色彩,更谈不上像前辈大师那样把色彩一层层地画到棕色的底色上。他必须疾挥画笔把颜色直接涂上画布,更多地关注画幅的总体效果,而较少顾及枝节细部。

——摘自【英】E·H·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写出"他"的名字及横线的内容,分析这种制造方式的积极影响。
(2)材料二中美术流派的出现与19世纪70年代的光学发展有关,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述该流派的艺术特色,并列举西方物理学界关于光的两大基本理论。
2021-06-01更新 | 160次组卷 | 3卷引用:【新东方】高中历史20210719-004【2021】【高三下】
3 . 约翰·琼斯是一位生活在18世纪中后期极富经营头脑的英国织布厂工厂主,1785年后,他把工厂由河边搬迁到了交通更为便利的地方。约翰·琼斯搬迁工厂是得益于
A.机器制造业的发展B.宽松的社会环境C.铁路时代的到来D.动力技术的革新
4 . 1765年,哈格里夫斯成功制造出能够同时纺织多根棉纱的纺纱车,用自己女儿名字命名为“珍妮机”,拉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这一历史事件的时间采用世纪纪年,应是
A.17世纪末B.17世纪60年代
C.18世纪末D.18世纪60年代
5 . 戴维.赫尔德在其著作《全球大变革》中说:“..... 蒸汽动力应用于铁路和航行,极大地改善了国际交通运输状况。”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D.新航路的开辟
6 . 阿萨·勃里格斯说:“(英国)当时总共有42条运河计划修建,需耗资650万英镑。1792年,被当时的人们形容为运河狂热的年份,人们的投机热情像瘟疫般地传播。运河的股票为当地商人、工厂主和土地所有者踊跃争购,虽然它们直到1811年才在证券交易所报价。”该狂热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A.金融革命出现,股票投资活动的狂热
B.商业贸易扩展,商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C.工业革命推进,科技创新的日益发展
D.电气时代到来,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
2021-04-19更新 | 204次组卷 | 22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寿县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19世纪前期,英国煤炭价格一路飙升,而煤炭大多埋藏在贵族的庄园地产上,英格兰东北部产煤区的贵族在原有的头衔外加上了“矿主”的称号,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出巨资购置设备,开采煤矿。这一现象
A.强化了封建贵族的实力B.促进了大工业迅速发展
C.加速了技术创新的步伐D.展现了垄断组织的贪婪
8 . 工业革命在带来巨大生产力的同时,也引起了社会、世界格局、艺术等多方面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交通革新是开启与构建近代交往体系的重要力量,作为交往先导的交通,它运载的、交流的不仅只是货物、人口,还有思想、观念的碰撞和交流。不同地区之间往来交往的发展,使得原本封闭的、落后的地区也接触到了先进的文明,面对先进文明,隔绝的地区无法再使自己孤立起来……这就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这种扩展和深入,直接影响了全球历史格局的演进。

——摘编自[英]约翰·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中卷)》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交通运输革命的表现,试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例,从生产组织形式和科技进步的角度,分析世界一体化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19世纪的欧洲社会发生了显著变化,工业革命与科学技术相互促进,物理、化学、艺术等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在光学理论发展的推动下,艺术家们开始把目光转向了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当中……根据“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最新的光学理论进行着艺术实践、实践发现,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呈现,他们便依据不同的光线变化忠实地在画布上创造出符合物体真实的色彩变化。

——据李建群,邵亦杨《外国美术史》整理


(2)对光的认识不同时期有所不同,试以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研究成果为例,简述其有关光学的科学成就。

材料三 不能说天下大势不存在,或者不可预测。波兰银行家布洛赫在1898年出版了一套厚达六册的《未来战争的技术、经济和政治诸种方面》。在这部预言性的著作中,他预测到战壕战争的军事僵局将导致长久冲突,而这种冲突必须付出的经济和人力代价,将使交战国陷入耗竭或社会革命。这本书迅速被翻译成无数种语言,但是对军事计划却没有任何影响……但是,使欧洲陷入大战的,是当时的国际形势。随着全球性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日益尖锐的竞争加强,这种国际游戏所下的赌注也与以前大不相同。

——摘编自[英]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大战导致“交战国社会革命”的具体表现,概括大战呈现“长久冲突”的主要特征。
2021-04-07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舟山市舟山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如下图。下列现象与图中反映的历史事实有因果关系的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B.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C.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D.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0 . 马克思在《机器、 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明确指出:“自然因素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自然因素被列入资本的组成部分——同科学作为生产过程的独立因素的发展相一致的。”在工业革命中,敢于打破自然因素应用、引入技术力量的标志性事件是
A.阿克莱特建立水力纺纱厂B.韦奇伍德引入制陶工序制度
C.瓦特改良蒸汽机被广泛应用D.惠特尼使用通用部件制造滑膛枪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